文:吾見爾酒仙

推開演講廳的大門,發現偌大空間裏的百餘張臉孔,沒有一張是熟悉的。於是窘迫地穿插在一行行座位之間,找一個不起眼的座位坐下——這恐怕是每個FM在開學日最可怕的惡夢吧。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地理、知識、人事……全都是嶄新的體驗,一無所知的你要如何存活下來?唯有靠着融入一個個團體,或互相扶持,或圍爐取暖。和莊員穿着頹T,談論着某某羶色腥的「花生」,Vodka 一口接一口——砰!又一個典型大學生出爐。想當初我也在各種大學聚會中面對無數文化衝擊,並在反應過來之前已經默認了這種文化,成為其中一部分。為甚麼?因為在大學裏交不到朋友,意味着你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依靠,暗示你是個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的失敗者。誰會希望初進大學便吃盡苦頭?一個個交際圈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張張浮床,讓初來乍到的你感到一絲安心。

再者,盡力融入校園生活不也是校方希望同學們做到的嗎?校園內的「多元、共融」海報鋪天蓋地,無時無刻不在強調接納與包容。好幾間書院都希望透過實施「四年必宿」、「全宿共膳」[1] 等政策,強調團結的重要,增加宿生的歸屬感。在這樣的書院環境下,宿生身負頻繁聯誼的任務,以維繫良好關係。除了書院安排的共膳外,還有宿生們自發的各種酒聚——以傾莊、開會、食飯、打牌等等為名,名目多樣,卻有着同一目的:證明你夠 firm [2]。即使你依然決定我行我素,不主動融入社交圈子,也不代表你會在別人的圈子中絕跡。試想想,在宿舍、莊聚的茶餘飯後,人們最愛談論的是什麼?正是誰誰誰的八卦。一旦有任何稍微出位、足以被挑剔的污點,也隨時可能成為話題的核心人物。尤其是當事人不在場的話,討論更可以肆意張揚,八卦的流傳也就此失控。所以有些人(包括當初的我)為了避過背後的輿論,便去努力迎合、努力討好,直至討論的重心轉移到其他缺席者身上。

其實,誰不想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安定下來?上述所有迷茫、徬徨並不鮮見;於是一下子栽進過多的交際和應酬中,唯恐融入得不夠徹底。但反思過去一年的種種,卻驀然發現:比起被接納,更多的是被同化了。身處不自在的環境中,卻仍然積極相約下次聚會的日期;浸淫在不認同的價值觀中,卻依然笑着附和。

第一次組聚對一個新生來說是如此新鮮,如此隆重。Party room 時段過了,要有下場嗎?當然!打死都跟,不然怎麼「夠 firm」?即場登記開房,到便利店買支烈酒,再分幾批上房,一氣呵成。開瓶,倒酒,玩遊戲;懲罰卻是尺度大得過份的身體接觸。拖手擁抱也就算了,為甚麼還要親吻素未謀面的組爸媽(即使是相識多久也不合理吧)?明明充滿猶豫,卻為了不想顯得「玩不起」、掃大家的興,只好一律硬着頭皮照做。這就是大學生的生活嗎?在突如其來變得自由的環境裏,隨意解放自己,做盡「中學生不能做的事」:夜不歸家、縱情暢飲……一兩次尚算新鮮,但兩個學期過去,類似的聚會依然日日上演,使我不禁開始懷疑當中的意義。飲酒固然能助興,當情緒越發高漲,氣氛便更為愉快融洽,大家也更容易吐露心聲,變得更為親近。然而,這顯然不是每場酒聚的重點。入宿將近一年,被反覆教導的是:一個成功的酒聚,要有 Vodka、Whisky 等烈酒坐鎮,要有人醉至嘔吐,要所有人徹夜無眠玩樂至清晨;彷彿越是反叛、越是不健康,越能稱得上是極致的狂歡。漸漸地我將此類酒聚視為應酬,雖不至於會爛醉如泥,卻算不上是享受;雖越發厭倦,卻又為了維繫友誼不得不出席。明明不認同這種喝酒文化,卻為了成為群體的一部分而繼續參與——成為這價值觀與自己不符的群體的一份子。

再者,在喝酒方面,尚且能依自己酒量決定喝多少,那麼談天時遇上不合聽的話題,又是否能「獨善其身」?以情慾為例,我一直很不解:為何性經驗總是令人聽得最津津有味的話題,甚至成為了拉近彼此距離的必要籌碼?大學生之間流行着「round status(愛情狀況)[3]」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全部人都要猜測別人的 status,然後再公佈自己的。姑且當這是為了方便各人知道誰是可發展對象,那麼另一個遊戲「round stage(交往階段)[4]」呢?就像上個遊戲般,玩家需要猜測並公佈所有人進行過最親密的行為。聽到別人尷尬地說出 4、5 這些數字,便足以讓一群人樂不可支。雖說情慾乃人之常情,並沒什麼值得羞恥的,但既然大家的樂趣是建基於當事人的尷尬的話,不就說明了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很私人的話題嗎?那當這類遊戲往往出現在一群剛認識的人——一群還沒建立起多少信任的人當中——又是否真的合適呢?可是,就像喝酒那樣,我仍然告訴自己這是為了友誼,接受着這種自己不敢苟同的文化。

就這樣苟且了一整年,卻也沒有解決掉文首提到的煩惱:沒有從這些交際中得到甚麼「資源」,也不覺得自己可以依靠這群僅一起尋歡作樂的朋友。相反地,我更為自己必須每每逢場作戲、隱藏個人想法,為迎合他人而發愁。然後我明白了。這種融入並不是被一個群體接納的象徵,而是害怕被拒絕而作出的屈服。為了成為團體的一份子而被同化,也就是說受認同的根本不是真實的自己,那他們接納的到底是誰?是又一個的「他們」?

我們都不喜歡被否定、被排除的感覺,但其實就算與其他人不一樣,那又怎樣?接納應該是接受和鼓勵與自身不一樣的特質,而不是要求人人成為倒模般的、「夠 firm 夠 chur」的大學生。當然,或許你並不排斥,甚至享受這種大學生活,能夠真正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但無論你選擇了哪一種大學生活,只須記住:若發現自己真的合不來的話,你並非必須接受那一套規則。畢竟大學的世界雖大得可怕,但也正因為世界如此大,總會有這麼一隅,足以容納最獨一無二的你。

註:
[1] 書院的宿生會於每週的特定幾天參加共膳,和院長、書院職員等一同進餐及交談,並享用高桌晚宴、欣賞表演等,增進感情。
[2] 「firm」一詞被用以形容彼此之間關係是否緊密。
[3] Status 大致分為 A (Available)、O (Occupied) 、C (Complicated) 三種,代表「單身」、「交往中」、「複雜」三種不同的感情狀態;字母後面的數字代表交往過的次數。
[4] Stage大致分為五個階段:拖(拖手)、攬(擁抱)、錫(親吻)、摷(撫摸親密部位)、搞(進行性行為),用以描述當事人的感情進展。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