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亞人

新同學很快就要選擇書院,加上今年新增的和聲書院,同學大大話話可以在七間書院中選擇。究竟應該選擇傳統的四大書院,定三間新書院?三間新書院又有何差別,應如何選擇?中大學生報特地邀請了上年開始運行的兩間新書院──晨興和善衡的同學,分享一下他們的經驗。

無為而治的晨興

問到最初為什麼選擇晨興書院,阿宇解釋他一進來其實聽到四間書院都在強調各自有甚麼特色,可是他覺得最特別還是兩間新書院。而晨興會是最細的書院,而且收的國際學生比例最高,所以就選擇了晨興書院。他補充:「如果想入晨興,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適應方面未必太輕易。」適應,指的是一開始好像有好多選擇,會容易迷失;另一方面,亦是因為需要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日對夜對,會經歷不同觀點和文化的衝擊。

有比較多的國際生,是否入晨興英文一定要好呢? 阿Jay一開始指英文差的人或許會有比較大的壓力, 但他隨後補充其實最重要的不是英文水平,而是你要敢於表達自己。他舉例晨興的學生普遍十分熱心參與活動,他們第一年只有七十多個人,幫手搞O-Camp的就有四十多人了。那會否好CHUR?阿Jay指其實唔需要覺得入新書院一定要做開荒牛,點樣開創一間書院的文化,其實入新書院一樣可以「頹」。

有些人覺得全宿共膳規定學生參與,書院好像好專制。但其實阿宇和阿Jay都不約而同指其實書院很少由上而下地推活動,他們舉例,他們的書院學生雜誌Morningside Muse最初是由一位同學逐層樓去敲門,邀請同學參與製作。去到後期,書院才直接出錢讓他們每期印300份在書院派。他們想辦甚麼院隊,基本上找夠人就可以,其實自由度都很大。

朝氣勃勃的善衡

有別於晨興書院,善衡書院的幹事會已經成立,這次接受訪問的是他們外務副會長阿朱。阿朱表示當時選擇善衡而不是傳統的四書院,原因是他不同意四書院一些約定俗成的傳統,而他自覺自己無能力改變這些傳統,所以就加入無傳統包袱的新書院。他形容,好的就要學,唔好的就不要跟,希望可以建立屬於他們的書院文化。

善衡書院標榜「給你一個家的感覺」,那實質有甚麼例子? 阿朱舉例他們院長有八成時間都會跟他們食飯,所以大家關係十分融洽;同學之間凝聚力亦很好,搞活動往往都一呼百應。不過因為書院希望更有系統地推動不同的活動,所以未必件件事都會讓同學主導或自己決定。而且,有時書院會習慣聯絡同一批較熱心的同學,無意中令其他同學參與的機會相對少了。

善衡書院今年在最後一次共膳舉辦的 “SHHO’s got tal¬ent”天才表演、聯書院(晨興)活動──鬼屋,來年都會繼續舉行,希望成為書院的傳統活動。阿朱揚言有了宿生會後,明年的活動將會更多。被問到甚麼同學比較適合加入善衡,阿朱表示所有同學都適合,因為現在還沒有十分確實的書院特色,還是十分free-style的階段,不過當然特別歡迎一些有新想法的同學加入善衡這個大家庭。

後記

訪問中,兩間書院的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來自四個傳統書院的同學或街外人的一些「睇死」或「睇唔起」新書院的態度,都會令他們氣結。晨興的阿宇慨嘆:「唔了解或唔想理會新書院真係無問題,不過請唔好未清楚就作出批評!」善衡的阿朱則樂觀地認為:「只是大家未了解新書院的特色, 書院之間其實地位平等,大家多些溝通了解就可以解決問題。」不管是否同意設立新書院,新書院的同學畢竟無罪。轉眼中大又會多了一個和聲書院,大家又是否願意對新書院多點耐心呢?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