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湘 
文:紙 
 
「香港獨立」宣傳品的去留,本是學生與校方的權力拉扯,但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卻是中大學生會幹事會,洶湧而來的#CUSUisnotCU覆蓋整整幾面民主牆。到底幹事會因何被捲到浪頭之上?爭執落幕後,我們會視之為一個了結,還是一個修補的起點? 

風波之前:與校方的角力

幹事會最初的介入,是九月四日開學禮當天,他們在校方自行拆除文化廣場的橫額之後以聲明還擊,表明文化廣場是中大學生會管理的場地。 

次日,當「香港獨立」橫額再次懸掛,相關單張貼滿了幾面民主牆,幹事會並沒有主動拆除。當時,橫額及宣傳單張均無署名,要說橫額不是由幹事會掛上,為何幹 事沒有拆除這些宣傳品呢? 

「如果單純出於行政考慮,(在橫額及單張並無經正常程序掛上的情況,)我們會嘗試尋找物主,即日內將有關物品拆除後歸還給物主。」幹事會外務秘書李文耀道。「守則列明的,學生會當然會跟隨,在這件事上我們並非不願跟隨,而是這件事處理手法不應如此,有更大議題值得我們擔心。」 
 
當時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發信,要求幹事會除下宣傳品,有幹事是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內的學生代表,但對於委員會的決定並不知情。而在幹事會與校方交涉期間,亦感覺到校方態度強硬,李文耀認為:「校方一般不會有如此強烈反應,很可能是因為事件關乎一些敏感議題,校方的態度才會這麼強硬。」考慮到事件關乎校方的政治判斷,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的信件又繞過學生,幹事會並不接受這種做法,於是當刻決定保留文化廣場內的宣傳品。 

「我們並非沒有考慮過同學觀感,但被同學誤會我們支持這個議題和捍衛校園言論自由兩者平衡過後,我們認為言論自由比較重要,因此決定保留相關宣傳品。」幹事會財務秘書姚浩鑫補充。

走到浪尖:內地生的突進

直至當時,事件仍聚焦在校方的處理不妥。但沒過多久,幹事會就成為了事件的主角。
 
九月五日,一名內地女生看見民主牆上貼滿了「香港獨立」的單張,動手撕去單張,幹事會幹事現身阻止,兩人爭執的影片在網絡廣泛流傳。 
 
兩日後的黃昏,一群內地生帶著多張印#CUSUisnotCU的單張聚集在民主牆前,將自己對學生會的不滿貼在民主牆上。單張預留了空白位讓同學自由填上自己的想法,許多單張在空白位印上「表情包」,有人寫上「CUSU代表的不是中大學生的利益」,各式各樣。 

「內地生(張貼單張)去表達自己意見並無問題,而且是一件好事。我們在稍早之前已經得知會有一群內地生聚集,並有一個這樣的行動。『香港獨立』單張貼滿整面民主牆是不理想的,所以我們都清空了許多並將其集中到一塊版上,預留位置讓他們表達意見。」李文耀指。 

「但讓我們不能夠接受的是,有內地生在過程中強行覆蓋他人單張。而且他們用了一式一樣的單張,許多單張的內容接近一樣,這樣無助整件事推進、討論。」 

風波過後:再思張貼單張者的憤怒

這群內地生的聚集固然不乏情緒發洩的行為,例如覆蓋他人單張,筆者在現場聽見有人叫喊「成績點沒3.5的不要說話」這個令我失笑的說法。但激昂的情緒之下,他們是否有提出過值得大家省思的觀點? 

至少,從李文耀上面的回應可見,不論內地生或本地生,沒有人喜歡一式一樣的民主牆。姚亦同意,民主牆現行的章則並不太清晰,所以最開初看見「香港獨立」的單張重複張貼,幹事會並沒有即時拆除,而是在兩天後才清走大部份單張。 

「但這是一個兩難,寫得太刻板又很難處理,例如是否一定要將意見限於一張A4紙?不同人表達一模一樣的意見又是否容許重複張貼?比較實際要處理的是,學生會執行時要如何確保不讓單一聲音霸佔整個民主牆。」 

雖然章則未必會因此事而作任何改變,但經過此事,我們反而對民主牆應如何實現民主增添了那麼一點思考。
 
除了對民主牆的反思,我們亦可以從這次經驗當中,反思一下學生組織的角色。九月七日,我的部份莊員與在場內地生溝通過,有許些內地生提出#CUSUisnotCU不單單是源於「香港獨立」的紛爭,他們認為內地生(又或國際生)一直以來備受忽略,幹事會發表一些「赤化」言論時沒有考慮他們,政策上亦沒有顧及他們的利益。
 
李文耀認為,幹事會的對外言論很難做到所謂平衡觀點,因為一件事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甚至當幹事會在事件上不發聲,亦會有人指責幹事會毫無表示,所以幹事會發表言論時很難做到平衡各方看法。如果同學有不滿,可以告知幹事會,或者在民主牆上貼上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幹事會的期望。
 
這或許會衍生出一個疑問,誠如李文耀所言,民主牆使用率一直不高,幹事會是否要擔當一個更積極的角色去了解這群同學呢?李文耀表示幹事會本來已經有許多事務要跟進,很難與同學或群體恆常溝通。不過,幹事會都有思考何種方法可以讓同學更願意表達意見,例如他們認為同學較少發表意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不願實名發言,於是他們正研究引入一個讓同學可以匿名表達意見的通訊軟件。他亦寄望這個做法可以令非本地生亦更主動表達訴求。 

學生報同為中央學生組織,作為學生報編輯,我應是能夠對常務繁重感同身受的。但提及非本地生,他們對幹事會,又或所有學生組織早有不信任,甚至是以往多屆學生會一直的忽略累積而成。如果要他們願意敞開心扉,相信學生組織不只屬於本地生,而屬於包括他們的所有中大同學,重建對學生組織的信賴,我們要做的似乎還有太多太多。平衡觀點或許困難,但展現出自己並沒有忽視他們的觀點也相對容易。當然,做得不多未必等同於不關心,還有人手多寡、能力、時間上的限制。
 
今屆中大學生會其實只餘下三個多月的任期,民主牆的衝突在「山鳴」的任期內發生,但並不會因為「山鳴」的落莊而告終。事件揭示了的溝通失效、不信任能否成 為一個契機,讓我們接觸到彼此?一直以來的溝通失效,終歸不能任其長此以往。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