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ing

零七年末,中大學生報刊出了「南非重奪欖球世界盃彩虹民族神話再現」一文。那麼,為何這麼快又談欖球世界盃?難道欖球世界盃是一年一度?
非也。因為欖球是有兩種的。不是說欖球可分成Gridiron football和Rugby football,也不是說可分成每年春天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七人欖球和正式國際賽的十五人欖球。這裏說的兩種欖球,一種叫Rugby Union,一種叫Rugby League。要譯作中文就真的太麻煩,試問union和league譯作中文後應有何分別?姑且用RU和RL分別指涉Rugby Union和Rugby League吧。

欖球大分裂

話說在十九世紀末,當時在英格蘭治理欖球的機關叫Rugby Football Union。當時的球員都要是業餘球員,但如何定義「業餘」卻頗受爭議。英格蘭北部一些球會認為球員不上班參加比賽,球會理應在車馬費外另為球員失去工資作出補償。但Rugby Football Union裁定此舉違反了業餘精神,終導致英格蘭北部的球會出走,在一八九五年成立Northern Rugby Football Union,並組織職業欖球聯賽。

新成立的組織後來修改了一些賽例,當中包括將球員人數由十五人減至十三人;不設界外球;球員被攔截後雙方球員不作地面爭奪而重新發球等, 終形成了與原有賽例截然不同的欖球運動。後來Northern Rugby Football Union改名為Northern Football League,之後再刪去「Northern」一詞。故要清楚識別兩種欖球的話,便稱一種為Rugby Union;另一種為Rugby League了。

由於RU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才正式職業化,故多年來一直有RU好手棄RU從RL。然而,論普及程度,RL從來都遠不及RU。RL在北、南半球的兩大球會比賽──Super League和National Rugby League分別以英格蘭和澳洲為根據地。但即使在英格蘭,RL只在北部流行。在澳洲,儘管RL在媒體受關注的程度比RU大得多,但RL的重鎮只在昆士蘭與新南威爾士兩州。除英、澳以外,暫時只有法國和紐西蘭有能力組成一支職業的RL球隊(零九年威爾斯將有一支球隊加入 Super League)。世界上唯一以RL作為國家運動的國家是貧困的巴布亞新畿內亞。

全球化世界盃失敗收場

儘管RL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都顯然不及RU, 但首先設立欖球世界盃的卻是RL。早於一九五四年, 首屆世界盃便在法國舉行, 比起首屆RU世界盃早了三十三年。但由於不夠普及,RL世界盃的世界性一直受到質疑。首十屆世界盃中, 有七屆世界盃只有大不列顛、法國、澳洲和紐西蘭四支球隊參與。另外三屆也只是多了威爾斯〈威爾斯參賽時, 大不列顛即不參加, 英格蘭則自成一隊參賽〉或者巴布亞新畿內亞其中一隊。

到九五年,由於有南太平洋島國和南非共襄盛舉,參賽球隊增至十隊,終於較像一個世界盃應有的樣子。主辦地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球迷對賽事感到興趣,入場人數超乎預期。於是五年後的二千年世界盃,隊數再增至十六隊。

二千年世界盃卻遠不及五年前的一屆受歡迎。分組賽強弱過分分明,共有九場賽事的分差高達四十分或以上,當中包括了澳洲以一百一十比四狂勝俄羅斯的一場。一般隊際運動的國際賽都是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但這屆賽事卻出現了紐西蘭毛利人隊。再加上另一支新軍黎巴嫩隊的球員全是黎巴嫩裔的澳洲人,令到賽事的認受性大打折扣。

賽事最後虧蝕收場。本身在全球普及度就不足的RL似乎根本不能辦得出一個像樣的世界盃。另一個RL世界盃面對的問題是澳洲獨大的問題。由一九五四年到二千年的十二屆世界盃當中,澳洲是九屆盟主。雖然大不列顛曾三度勝出,但自七五年起的六屆世界盃中,均無人能與澳洲匹敵,RL世界盃幾乎便成了為澳洲加冕的儀式而已。在二零零二年,大不列顛作客澳洲以十比六十四慘敗,當時的澳洲輿論更認為這是RL國際賽的末日。

二零零八年重整旗鼓 

為了讓國際賽回復生機,原訂在零四年舉行的RL世界盃被推遲至零八年。取而代之的是由零四至零六年每年舉行的澳紐不列顛三強的三國賽。零五年的一屆賽事雖 然由紐西蘭取得冠軍,但不少人仍然擔心零八年世界盃會出現主辦國澳洲輕易衛冕的場面。吸收了八年前的教訓,今次世界盃決賽週的隊伍數目減回至十隊。另為了 避免出現分差太大的局面,其賽制設計亦極為獨特。

十支球隊分成三組。A組有四隊,設三個四強名額。B組和C組各三隊,兩組的冠軍再爭奪四強的入場券。為何A組的球隊得到如此厚待?原因是澳紐英三強和巴布亞新畿內亞被編〈注意:是「編」,不是「抽」〉在A組,避免三強狂勝弱旅之餘,也確保賽事每週都有強強相遇的戲碼,以提高觀眾和電視台對賽事的興趣。最後B組和C組多場賽事爭持激烈,有報道更指菲濟成功殺入四強令到這個以七人RU為國技的小國的衛星接收器售罄,似乎證明了這獨特的編排確實是有可取之處。

即使強弱太分明的問題已獲解決,但澳洲「太強」的問題卻一直困擾著這屆賽事。澳洲在小組賽先輕取紐西蘭三十比六,再大勝英格蘭五十二比四,更令人擔心決賽也會出現懸殊比分。十一月二十二日,澳紐再在決賽相遇。結果紐西蘭製造出世紀大冷門,以三十四比二十勝出,首度奪得冠軍。這場賽事彷彿令RL國際賽的意義重生。再加上賽事錄得二百萬英鎊的利潤,RL世界盃終於恢復了元氣。

前景不宜過於樂觀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地想一想,究竟這樣的一個世界盃是競技比賽還是一場秀?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將三強編在同一個小組也許合理。但這不但與一般體育賽事講求 公平原則背道而馳,而且大大犧牲了巴布亞新畿內亞的利益。在首仗讓英格蘭吃盡驚風散卻以十分之差落敗後,大家都知道他們不可能擊敗澳洲或者紐西蘭。事實 上,巴布亞新畿亞若能在最後一場戰勝澳洲便能反壓英格蘭出線。但在這場賽事的前夕,英國的電視台便已播放廣告預告英格蘭在四強將與紐西蘭交手。

體壇盛會可以是催化劑,同時也可以是演繹「曇花一現」的最佳例子。這一屆RL世界盃是會催生更具競爭性的國際RL賽事,讓RL在太平洋島國與RU抗衡,還是不能改變澳紐等強隊實力遠超其它球隊的格局?二零一三年下一屆世界盃重臨時,如果主辦單位仍然要像今次賽事一樣變相將參賽隊伍分成兩個檔次,而澳洲又能痛定思痛重奪錦標的話,也許RL世界盃又會重新變成一個笑話。即使「全球化」這個詞已經是幾乎每個人都會用的詞語,但要真真正正做到全球化卻並非那麼容易。

 

分享至:

One Response

  1. 韋根走向足總盃冠軍之路:右翼資本家帶領工人階級小鎮的勝利 | 對競技運動要認真一點!

    […] 和鄰近的小鎮如保頓、布力般和普雷斯頓不同,韋根足球從不引人注意。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該鎮的主流運動是比足球更具工人階級色彩的十三人制欖球(Rugby League)。韋根戰士(Wigan Warriors)是這項運動的傳統勁旅,是史上贏取北半球最高榮譽挑戰盃(Challenge Cup)次數最多的球隊。在韋根體育會升上英超前,欖球的上座率一直遠比足球高。 […]

    回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