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句「Sham Shui Po is the New Brooklyn」引起了各方對「深水埗是否走向士紳化」的討論。深水埗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貧窮的舊區,一直予人草根、市井的印象,近年竟然吸引了不少文青小店和藝術展覽進駐。不少人對於「在純白極簡主義裝潢的 Cafe,喝一杯$50(不止的)咖啡,再到藝術展拍照打卡」這種生活方式提出批判,認為中產路線的小店旨在吸引區外市民,不符合基層居民需要,破壞了深水埗的原有生態,推高租金和物價;但亦有人覺得這些小店能為深水埗帶來「新的文化」,改變原有的破舊形象,吸引更多人消費⋯⋯

中大學生報的〈大南街專題〉將在衆說紛紜下重新梳理深水埗與士紳化的關係,到底何謂士紳化?深水埗是否正在士紳化?文青小店又是否罪魁禍首?對於社區規劃,我們又有怎樣的想象?

士紳化的焦點聚集在深水埗的大南街,在不少新潮 Cafe 之間,總會夾雜些賣布料和皮革老店,原來這條街自上世紀已是著名的皮革街。〈深水埗的千針萬線〉將簡單勾勒深水埗的紡織業歷史,以及因工業延伸出來的特色街道,大南街便是其中一個紡織業生產鏈的重要地點。〈誰謀殺了大南街?〉將從理論層面闡述士紳化的定義,事實上,早在新潮店鋪進駐前的十幾年前,地產商和政府合謀的重建項目已經開啓了士紳化的齒輪,那麽我們對文青小店的指責又是否公道?

店鋪是社區的一部分,也正如深水埗的特色給予不少文青創作的文化土壤,面對士紳化的潛在危機,他們又應該對社區有怎樣的責任?〈文青已死,群眾再生——從一拳書館探文化與社區的共生〉訪問了位於大南街的一拳書館館長龐一鳴,館長提出了對各種文化的兼容態度,書店希望能拉近基層與文化藝術的距離,並透過文化活動連結街坊和各個群體。〈社區互助:對經濟霸權的抗衡〉訪問了深水埗的社區組織——社區互助發展行動,有別於傳統的「做 Case 式」組織,成員希望透過居民的自我組織達到充權,以應對區內規劃和民生問題。面對士紳化,他們提出了不少小店與街坊連結的可行建議,但街坊和小店作為地產霸權的受害者,似乎還是無力還擊⋯⋯

專題文章

深水埗的千針萬線
誰謀殺了大南街?——從大南街看士紳化
文青已死,群眾再生——從一拳書館探文化與社區的共生
社區互助:對經濟霸權的抗衡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