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ck

 

除了坦克車和槍聲,我們又是否想過:一場全國數百萬人參與的社會運動,有更宏大的歷史動因?

 

好哋哋提咩改革開放?

去過六四晚會,都會聽過官倒、中共權鬥,學生追求民主等催化八九民運的歷史背景,看似零碎和沒有關連。要了解這些背景的脈絡,便要將它們放在改革開放下檢視。1978年,中共推行改革開放,造成的民生問題醞釀多年,便成為運動一大動力來源,激發民眾和學生上街。

十年文革後,中國經濟崩潰,社會混亂,人民渴望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得到物質生活的改善,無論人民還是官員都追求新的變革。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認為不必執著某些社會主義的理念為治國方針,以市場化的改革改善國家經濟狀況。

 

乜鬼嘢係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可分為改革和開放兩部分,細節未能一一盡錄,只能稍作簡介。改革的大方向是從計劃經濟過渡至市場經濟。原本由國家擁有和分配的商品和資源,變為人民可擁有的私有產權,按市場機制分配。人民可集資創業,並全權擁有企業,自負盈虧,國家再沒有擁有企業的專利。人民的收入不再按照國家平均分配,而隨個人工作表現和能力調整,自然更有動力工作,整體工作效率因此提升。另一方面,開放則為設立經濟特區,以廉價勞工和基建招徠,不但吸引外資,更希望學習外國的高科技。

經濟改革使國有企業大規模地私有化。把國企資產售予投資者,意味國企落入投資者手中後,會追隨利潤最大化。由於投資者需獨力承擔一切經營成本,因此改變了當時國企嚴重虧損、工作效率低的情況。政府在過渡期間推行「價格雙軌制」,容許國有企業生產比計劃多的產品,而多出的產品可以自訂市場價格向外銷售。農業方面的改革則是解散俗稱「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人民公社,國家在農村重新均分土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容許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將相當數量的農產品上繳給國家後,餘糧則由農民自由處理,可在自由市場出售。

 

咁關八九民運咩事?

縱然人民渴望改革,但改革的政策和觸發的效果卻引起社會動盪以及大眾不滿。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是建基於對勞動階層的壓榨,以換取整體生產力的提升。例如經濟改革下「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造成更大的貧富收入差距;國企私有化亦逼使大量工人失去「鐵飯碗」,不但喪失就業保障,更失去工作帶來的員工福利。由於經濟問題切身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社會累積了很多不滿。

另外,國家合法性備受民眾質疑,中國建國初年一直跟隨社會主義道路,主張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改革開放不但帶頭違背人民一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面對社會狀況改變,人們亦感到不安及抗拒。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在早年提出「第五個現代化」,即是民主。他們批評改革開放只重經濟發展,欠缺政制改革,認為如果要使國家強大,便需以民主政制配合。當時知識分子醞釀不同方式教育民眾,例如寫大字報、舉辦講座等,藉以號召力量,換取政府注意,向政府表達民主訴求。有些文獻把八九定性為學生運動,或者以大學生為中心,但運動的主體不單只有學生,更有市民和工人各階層的參與,才令運動的聲勢如此浩大。驅使市民和工人上街的主因,並不只是民主訴求,而是改革開放下,社會經濟問題所醞釀的不滿在運動中爆發。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