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北發展諮詢:圈地式公私合營 村民將被連根拔起

作者﹕張虓
香港獨立媒體網(www.inmediahk.net)特約報導

1月23日,獨立媒體特約記者參加了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第二階段的咨詢會。該計劃是行政長官曾蔭權的十大基建之一,此次諮詢會新界北區天平山村,石湖新村,馬屎埔及虎地坳村四村村民所組成了「粉嶺北新發展區寮屋居民關注組」。在新界北居民力迫下,政府終於召開居民諮詢會,然而決策官員並沒有出席。多名講者指出圈地式公私合營發展計劃,使規劃和可行性評估的主次顛倒,不單鼓勵發展商偷步收地,亦令到居民處於弱勢。村民質疑整個發展,是要把他們經營了幾十年的社區,連根拔起。

諮詢會首先由顧問公司闡釋粉嶺北的初步發展規劃圖。顧問公司代表預計,將要建成的粉嶺北新發展區將是一個擁有48000人口的新市鎮。這一新市鎮主要是沿梧桐河南岸集中發展的啞鈴型區域。在這區域的中間和東南部將著重發展公私營住宅區和中心公園等各種福利康樂設施。而在西北區域,將設立污水處理廠等政府設施。而計劃尚屬初步階段,交通、生態等各項評估皆未完成。而預計動工時間為2014年,居民最快可以2019年遷入。

面對政府決策上對他們輕視,村民們並沒有呼天搶地的一味指責。而是精心準備好了各自的發言稿,配以精美的ppt,面對政府代表據理力爭,有禮有節。

虎地坳村:石板路上手牽手,膝蓋涉水趕回家

虎地坳村代表毛先生首先講述了這個位於梧桐河下游村民最動人的故事。他說,過去虎地坳村連年遭受水災風災,水浸期間村民都是相互手牽手,一步步邁過及膝的洪水,淌水回家。而這些並不能難倒村民,反而相持互助,讓鄰里間的關係更加融洽。而03年的梧桐河改造也並不能讓當地居民受益很久,相反,河水治理好了,便開始建大樓。

毛先生表示不能理解為何政府要將整個虎地坳村連根拔起,修建污水處理廠,為何不能在河北岸的平坦地區建造這些政府設施。他也表示,不能接受政府這種毀掉粉嶺北現存的家園。

天平山村:新舊區包圍,在石屎森林中四面楚歌

雖然天平山村未處於規劃區內,但天平山村的心姐和民哥也指出,政府現今的規劃,已經對村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例如,高聳入雲的貨櫃牆,讓當地農作物減產;而巨大的噪聲也讓居民不勝滋擾。村民曾經向政府投訴,而政府認為這既不違法,同時也不合法,竟未予理睬。

天平山村代表又提出,現在天平山村已經在奕翠園、翠麗花園和北區運動場三個「屏風」的遮蔽下,出現了諸多不便,而再加上政府的最新規劃,太平山村將會被大樓重重包圍,不見天日。他們更提出,政府如果將原有的綠化地帶變為城市,將增加「不透水層(impervious surfaces)」,即諸如屋頂,瀝青,水泥路及停車場等不具有透水性的地表的增加。而這將造成城市的防洪壓力加大,並有可能直接倒灌進被高樓重重包圍的太平山村。同時也將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侵襲,令當地居住環境變差。

馬屎埔:工程還未起,家園已無存

雖然粉嶺北的發展工程將由2014年才開始,但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早就如火如荼了。馬屎埔村的關先生用了一位已經被強制遷出的70歲婆婆做例子,她在馬屎埔村住了48年,從一無所有到一磚一瓦的搭建起自己的家園,本應安享晚年的時候,卻遭遇恒基地產收地,跟她解釋的人員告訴婆婆,她住的區域將要用作起公屋,並拿出法庭的收樓令要求她一家人無條件遷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何用來興建公屋的土地竟然是由一家私人公司來操作的?婆婆形容自己就好像田裏的紅菜頭,安安靜靜的在土裏生長了一輩子,卻與自己的土地離開,被連根拔起。

可怕的是,馬屎埔村竟然已經有90%的土地被如此收走!當中更有「不光明」的手段,而那些被棄置的房屋現已窗破頂漏,周邊的土地也在幾個月中被雜草佔據,一片荒原廢墟之景象,只等政府工程令下,便立刻大興土木。

黎廣德:懸崖勒馬

公共專業聯盟學者黎廣德也與會發言。他首先批評,今次到會的政府人員為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規劃署的執行人員,而並非決策者,他希望在場官員可以如實將居民訴求呈送給決策官員。他指出,目前政府資訊與行為存在兩大錯誤:1.居民「有得說,無得選」,政府雖然在姿態上聽取居民訴求,但在實際上卻並未給出任何可選項,使得諮詢並無成效可言;2.政府未研究先定案,事先未有與本地居民入村溝通的情況下,既沒有社會影響評估,也沒有環境影響評估,便早早規劃出了發展藍圖,可謂不分主次先後。

就此,黎廣德先生提出四大建議:1,建議政府先做研究:有關環境影響,社區影響,土地價值等評估。2,政府應確立不同方案,給本地居民以選擇權。因為,即使是一個容納13萬居民的市鎮,也理應有其他方案。3,基於特首曾蔭權於07年提出的切實做好公眾參與的承諾,政府應當讓公眾切實參與到規劃中,並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同時也應當重視居民故土難離的感性訴求。4,鑒於規劃區內已經造成了諸多擾民的情況出現,建議立即停止地產商一切強迫拆遷的行動,並對「公私營機構合作」這一發展方式的問題做出改進及應對。

政府代表:將會轉達意見

規劃署官員指稱,有關地產商在馬屎埔的圈地問題,乃是因政府早在1999已經開始了對這一片區域改為新市鎮的規劃。但因經歴2003年非典、禽流感衝擊等因素,造成的香港經濟困難而擱置,想必是各大地產商藉此時機開始收地。同時,關於粉嶺北河畔市鎮的發展與布局,是經由工程規劃與地理環境綜合考量而決定,無關與地產商的利益輸送。

官員表示,「公私營合作」只是政府發展的八種方式的其中之一,至今如何發展並未有定論。但據香港《大公報》2007年11月30日報道:「香港特區政府正計劃以公私營合作形式打造北區新市鎮,以提供土地作住屋、就業、高增值及無污染工業等不同用途,有關工程將在二○一四年展開,涉及的土地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三個新發展區。」(文件出處),不知政府對此會如何解釋?

觀乎整場諮詢會,顧問公司及政府一前一後總共發言不到十五分鐘,但顯而易見,面對四村村民居民的訴求,他們的回應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雖然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規劃署在每個座椅上都放了一本印刷精美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摘要》,但細看下去,竟然是距今兩個月了,也就是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的出版物。而轉看冊子背面的意見信息,竟然將提意見的死線,設為“2010年1月12日”——也就是截止於將近兩周前。而在場官員表示,此舉正是表現了政府期望與居民有更深入探討的誠意。冊子中的規劃遠景,根本於現在的居民不遷不拆的訴求毫無關聯。所提及的「以人為本」,更是將眼光放在了新市鎮建成後的和諧規劃上,但是,面對眼前諸多居民的生計問題,政府官員表示,依然在研究當中。因政府官員依然未有落區與當地村民交流,導致發展並未與各個村落配合,我們期待政府更積極的舉措。

既然政府已經在99年宣布了規劃遠景,那麼會不會03年對梧桐河的改造,本身就是政府有意識的發展行為?而至今這十年中,居民所承受的被圈地損失,政府又應當如何承擔?這其中包括貨櫃牆問題,石湖新村的新世界地產問題,以及馬屎埔的迫遷問題,會上皆有居民展示剪報作證。但是,規劃署助理署長黃偉民稱,諮詢期內未收到居民及發展上的強烈反對,不知看過報道之後,黃先生又會如何作答?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