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idi仔

Untitled-2

編按:今年一月尾,香港、廣東及澳門三地政府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下文稱「灣區計劃」)舉行了發佈會,該計劃涉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等地的規劃,受影響的人足足有2500萬。下文作者將透過該計劃的重點內容,說明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活動是如何緊密地連繫起來,讓「同城化」加速,例如大型交通基建設施讓香港人可以北上工作和投資。文中亦描寫了香港農業的沒落,這正是內地與香港經濟分工的結果,是令香港可發展單一產業(金融)的條件。最後更指出該計劃推高香港的樓價後,市民移居到內地生活變得可能,那麼香港人也要面對內地的城市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規劃署長梁焯輝曾表示「灣區計劃」只是「概念交流,未有定案」[1],但原來香港已有不少工程正在悄悄進行,而且很多與「灣區計劃」內容吻合,這些工程對香港的經濟、社區,甚至自然環境有極大影響。

前海勢取代香港

灣區計劃把珠三角與港澳的交通連結起來,減低交通時間以及通關時間,令兩地的貨、人流動更快。例如數年前問題多多的港珠澳大橋把港、珠、澳的重要地段連起;是次規劃提出的「港深西部機場鐵路」,則把香港與深圳的機場連接;還有屯門西繞道將深圳灣與港珠澳大橋接上,還有毀人家園而興建的廣深港高鐵,以及即將開放的邊境禁區,香港與內地的連接越緊密,「同城化」[2]更快成真。

跨境交通網絡鞏固了「一小時生活圈」,本港以及外地的資金均可在香港機場透過高鐵、公路或在新界北快速通關,直達前海。前海在規劃中是以香港為目標的新金融、貿易、服務業中心。去年年底,已有二十間香港企業包括匯豐、中銀、長實等,與深圳政府簽定合作意向書[3]。深圳機場就在前海附近,加上由深圳通往內地其他城市的交通網絡,屆時除了資金北移,不少職位亦會北移,港人極有可能要到深圳跨區上班,甚至要搬到深圳生活。無法北上的港人,便要自求多福了。

人人有屋住,喎

跨區的交通網絡與產業北移,都暗示了兩地居民跨區工作的可能。所以灣區計劃同時提出「建設低碳住區」,在港珠澳三地的不同地區興建房屋。但觀乎「低碳住區」的內容,都是由政府主導打造「居住示範區」,欠缺居民參與。

而香港政府多年前提出的「新界東北三合一新發展區」,恰巧就是低碳住區之一。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被劃為發展區前的新界東北有不少村落,不少村民以農耕維生,不需進行灣區計劃提出的「促進農村低碳住區建設帶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就已經非常「低碳」。長實、恆基等大發展商早在新界囤積大量土地,而自新界東北被納入新發展區,當地不少村落更遭到收地、迫遷 甚至已出現不少樓價高昂的私人樓盤。原居於當地的居民根本無法在原區置業,更別說可以繼續耕田維生,原來把田地變成豪宅就是「低碳」!

這些「郊區豪宅」服務的只不過是有能力跨區上班的港人,又或者是希望來港居住的內地人。新界北是香港與深圳的邊界,隨著灣區計劃推動「深港同城」,以及發展禁區與河套地區,新界東北的地價樓價只會上升,連帶生活開支亦會被拉高,與「低碳住區」表示要「為不同收入階層的居民提供適當的住宅」、「努力實現人人享有適當住房」的目標背道而馳,這些說來動聽的目標只不過是用以歛財的幌子。

環保的前提︰破壞

除了動聽的「低碳住區」,灣區計劃還要進行「跨界環保合作行動」,在各地減少空氣及水源污染;又提出「綠網」,將港珠澳三地的郊野公園、濕地等以跨境交通連接,甚至把單車徑都連結起來以「維護生態資源」。以「綠道」為名的跨境交通網路,目的是透過興建「灣區環狀跨界綠道」來「維護近海生態和海岸景觀等」。說穿了,就是以公路將各地連接。試想,興建接近一千公里長的公路如何可以保護環境?單是興建的工程製造廢料,以及落成後的交通流量,便已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綠網」在香港最重點的工程是深港西部機場鐵路,該鐵路將會路經后海灣,以及同時被規劃為「新發展區」的洪水橋。兩地不單有具生態價值的水田和濕地,更是不同物種的棲息地。去年年底,洪水橋的綠化帶發現有非法傾倒的水泥,同時不少發展商早就「插旗」控制了不少土地,並開始發展私人住宅。這些明顯破壞大自然的規劃內容,就露出了以環保為名發展為實的馬腳。

唐英年的預言

「宜居灣區」只不過是以「融合」包裝的跨境發財大計,但有份發財的,只是有份興建「郊區豪宅」的地產商、有能力跨境工作的中產階級,甚至是在內地發了達再來港居住的內地富豪。普通市民如你我,只能看著各地樓價、生活指數繼續飆升,根本無法分享所謂的「融合成果」。相反,香港成為「豪宅區」之後,我們就只可搬到生活水平較低的某些內地城市居住。

香港近年進行的各種基建工程與規劃,無不與「灣區計劃」配合,可見香港被納入內地規劃並不是一兩天的事。再追溯至兩年前唐英年所說的一番話:「若在香港居住,可能生活質素一般,但住在深圳龍華,兩萬元生活質素一定比現在好。」[4]──香港人移居到內地生活,原來早就在港府計劃之中!

[1] 蘋果日報〈保灣區網民踩上規劃署〉2011年02月11日
[2] 「同城化」,就是要將兩個各自決策的城市統合一起的規劃方式,彼此共同進行產業分工與合作,如現時的廣佛同城(廣州與佛山)與珠澳同城(珠海與澳門)就是一些先試先行的例子。根據《綱要》,同城的兩個城市都應建立一個高層次的決策機制,而決策機制中會有中央人士「協調」兩個城市的決策。
[3] 20大港企前海開荒 議員憂產業北移 失業大增
[4] 唐英年倡融合一億人市場 珠三角將最具經濟活力2009年07月20日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