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完《賽德克‧巴萊》後的胡思亂想 生活, 12年1月號 文︰Edward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下)彩虹橋 導演︰魏德聖 監製︰吳宇森、張家振、黃志明 「真正的男人攤開手,手上是怎麼也揉擦不去的血痕,而真正的女人攤開手,手上是怎麼也揉擦不去的繭……一個賽德克活著,就是為了要取得通過彩虹橋、進入祖靈世界的資格,要遵守祖靈的規範(GAYA),做一個『賽德克‧巴萊』(註一)!」 賽德克的男人要成為有能力守護獵場的戰士,才能在臉上紋下代表賽德克‧巴萊的標記。有了面紋後,才算是成人,才能結婚生子,在死後才能通過彩虹橋進入祖靈的獵場享受永遠的生命。賽德克人一直遵從GAYA的指示一代接一代承傳下去,直至日本人入侵了台灣。 日本人將賽德克人視為生蕃奴役和剝削他們,破壞他們賴以為生的森林,令他們的生活越來越貧窮。日本人更在文化層面侵蝕賽德克文化,他們不但要賽德克人學習日文,更將他們所珍重的GAYA視作野蠻的習俗,禁止他們出草、紋面。出草在賽德克人文化之中有重要的意義。出草是賽德克男子的成年禮,他們斬下敵方人頭來証明自己有能力保家衛國,然後才可以紋面。無法出草即無法紋面,死後只能成為遊魂野鬼。失去土地 、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賽德克人憤怒了,可是他們只能敢怒不敢言。曾經有賽德克人殺死一個日本人結果全家被殺,日本人實在太可怕,得罪他們只有死路一條。究竟賽德克人面對這個魚與熊掌的問題,是要選擇生命,或是遵從GAYA成為真正的人呢? 電影留待給你們看,我不想講太多內容。電影的語言主要是賽德克語與日語,若非看字幕我也不明白他們在說甚麼。看完電影後,令我想起多年 前年前旅行時一次與少數民族接觸的經歷。在中二時,我曾經去過九寨溝旅行。我記得其中一個行程是拜訪一個少數民族的家庭,己經記不起是甚麼族,印象中我們拜訪的家庭是當地的顯赫,他們的家裡有電視、收音機。牆上還有許多動物頭骨裝飾,我記得有一隻大公羊的頭骨,相當嚇人。主人的女兒是當地的才女,非常漂亮,相信他們在族內的地位應該頗高。 為了招呼我們這班不速之客,他們燒了一隻全羊給 我們。可是那時我覺得很骯髒,只是勉勉強強吃了幾塊羊肉和喝了幾杯茶,他們給的羊奶酒我也沒有試。後來吃完飯,他們便教我們跳舞,圍着火堆跳他們的民族舞。跳完舞後,可能是心理作用,覺得肚子隱隱作痛,但是他們的廁所是在田邊解決,於是我只好忍着回到酒店才去廁所。 這便是我唯一一次與少數民族接觸的經驗,只有零碎的記憶,但他們給我的感覺是骯髒,非常骯髒。常常有蒼蠅在食物上飛來飛去,跳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舞,在田邊就地解決更是不能接受。總之這次經驗並不愉快。這家人已經是當地比較顯赫的家庭,我已經覺得討厭,更何況是日本人面對着斬人頭的賽德克人呢?日本人眼中的賽德克人以獵人頭、殺人為樂(這是日本人的錯誤印象,他們並不是以殺人為樂。),在面上紋上古怪的面紋,茹毛飲血,過着又落後又骯髒的生活。相反日本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強國,擊敗了比自己大許多倍的中國,自己的國家是多麼先進,自豪之感油然而生。這份自豪感不斷膨脹就會變成傲慢,這是很危險。 當時我只是對族人的骯髒覺得不滿,遠遠還未到傲慢的階段。即使現在回想起我並不覺得這種不滿有甚麼錯。很自然的感覺吧,難道看到蒼蠅在食物上飛來飛去仍能吃得津津有味嗎?但這種少少的不滿積聚起來可能是變為傲慢的一步。有時我覺得與少數民族相處最好的方法是大家河水不犯井水。我與族人只是幾個小時的萍水相蓬,以後不用再接觸,即使不滿只要忍耐一下就可以。 好像扯得太遠了。最後想補充香港版的《賽德克‧巴萊》並非完整版,結局被剪了許多,若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看回完整版。 註一︰在賽德克語中,「賽德克」是「人」而「巴萊」是「真正的」。所以「賽德克‧巴萊」是指真正的人。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5 × 三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