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四的力量,成功改變了校園!
文︰ Jeffiu

三三四一出台,中大校方立即預視到未來學生迫爆校園、校車班次、選科流程等問題,並展開一連串的工作。新一屆學生即將入學之時,校方的應對工作也接近尾聲。就讓我們重溫幾個三三四為中大校園帶來了怎樣的重大轉變。

校園

校方正進行五大建設項目,包括學生活動中心、新教學大樓第三座、兩座綜合教學大樓、擴建大學圖書館、綜合科研實驗室大樓第一座,其中前三者都在崇基。校方認為這可避免過多同學同時乘車上山上課,乾脆在最近火車站的崇基建一堆新大樓吧。為配合火車站另一邊的鄭裕彤樓,和大量商科同學的出現,有傳這些教學大樓大部分都會優先分予商科。不公平?就怨你那科收生少吧。

學生活動中心是因崇基眾志堂把原為學生休憩處的二樓也改為餐廳(否則會沒地方吃飯),在學生要求之下而建造的,順便為本來休息地方不多的崇基校園增添一分閒情。

擴建大學圖書館的工程可謂一波三折。校方本來想把百萬大道的烽火台和雕塑拆掉,以便圖書館在地底擴建。學生當然強烈反對,認為不應亂碰,連原址重建也不可。結果工程因而耽誤,又要避開烽火台來擴建,花了不少人力物力,但看情況,應該在九月前完工,大家可放心。地底擴建部分更是據說會二十四小時開放,中大又多一個過夜的好去處了。

最後一項就是在馬料水一個叫 Area 39 的地方,聽都沒聽過,真是偏僻得可以,應該不會是 regular 上課的地方,不必理會。

校巴

中大聲稱擁有大專院校中獨一無二的大型集成校巴系統,各位新生應該感受過。這一年多了同學入讀,加上多個新書院相繼落成,對校巴的需求大大增加。可惜的是,校方為節省開支,且因校巴受運輸署監管而不可隨意增減數量,令改革校巴路線困難重重。最後公佈的方案實在強差人意,而且有一些盲點,如部分路線變得甚為稀疏。其中逸夫書院的路線最為差勁,直接導致逸夫粉筆字事件(詳見〈悶到仆街的抗爭簡史〉)。

經修改後的方案算是令人滿意,暑假期間校方正試行校巴的新安排。大家如果不滿意,可直接向交通組反映。校巴是中大的命脈,如果我們不幹,誰幹?

選科

(節錄及改篇自四十二屆《中大學生報》四月號〈中大課程大執 三三四新生冇運行〉)

來年部分學院將會引入大類招生,就課程難度而言,三三四新生比舊制生讀少了一年高中,吃虧在所難免。大學課程原本預設學生有高考知識作根柢,今後數年舊制和新制學生並存,學校會否修改課程,使三三四新生能跟上進度?學校為新生安排學院課程,有沒有限定報讀資格?如否,三三四新生豈不是會被修讀過同樣內容的舊制生大舉「屈機」?

在第一個修學年,三三四新生要修讀「與自然對話」和「與人文對話」兩個通識基礎課程。然而新學制一百二十三學分中只有二十一學分為通識課,還包括書院通識。中大既要倣效外國搞通識 [2],又只開兩門基礎通識課,同學分心主修科之餘,還得去了解這些被校方稱為「思考人生」、「了解古人智慧」的課程,很不對頭。

在畢業前,三三四新生要面對「總結學科」。學校網頁中只有寥寥數語,將總結學科形容為課程的「終結樂章」,指出此學科將會是獨立探索(研究)或實踐(實習工作、實地考察、設計等),將過往四年所學融會貫通。雖然看似自主性甚大,但最終學生有無選擇,實難預料。畢竟資助一名學生研究還是實習,所用資源有天壤之別。前者需要耗用教員大量心力、時間;後者卻只需將學生拋給老闆便可(而且學生還樂於接受)。到底總結學科會否成為大型實習計劃?請大家拭目以待。

宿舍

中大素以多宿位聞名於學界,但這年卻面對嚴峻的挑戰。中大的宿舍由書院掌管,各書院有其方式處理,如建造新宿舍、容許合法的「三人住兩人房」、臨時宿位計劃等。由於方案多而複雜,本文難以一併處理,還請參考中大學生報 2012 年 4 月號 [3]。

總結

以上都只是較大型的轉變而已,其他如火車站新出口、行車改道等已沒提及了。為甚麼偏偏選這些來說?因為它們反映校方以行政和經濟效益為首要考慮。在實際推行時,就會出現操之過急的施政、沒有誠意的假諮詢、漠視反對的決策。再退一步說,在上位者可任意改動教育體制,卻忽略了我們這些校園使用者,所面對的種種細節上的矛盾和意願。我們是中大的一分子,為甚麼卻沒有權利決定校園事務與未來計劃?大學不應是這樣,也可以不是這樣的。要得到我們心目中的理想校園,就有必要走出來,表達你的訴求。

[1] 〈中大生塗鴉轟減校巴線〉《文匯報》,〈中大逸夫學生 抗議校巴改組〉《東方日報》。
[2]  外國大學通識課程佔全課程比重甚大,以芝加哥大學為例,首兩年所有學生不分系,一律只修讀通識課程,故學生有充分時間細讀經典,不致於被主修科抽乾。
[3] 〈宿舍新政你要知〉《中大學生報》,https://cusp.hk/?p=2670。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