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ffrey Chan

先申報利益,小記不是智能手機(Smartphone)粉絲。

香港社會越趨發達,生活節奏快,時間似乎成為了奢侈品,更不用提甚麼leisure time了。生活總需要一些娛樂,而遊戲正正是其中一種最具吸引力的方式,但大部分人為工作勞碌,難以花許多時間在遊戲上。遊戲製造商遂另闢溪徑,開發另類的遊戲模式。手機遊戲是其中的典型。它們的設計與傳統電腦遊戲有很多差別,反映著遊戲開發商對智能手機遊戲,甚至手機本身的理解。這與手機的功能和角色轉變也有極大關連。

可以說,智能手機遊戲是歷史的產物,且與我們這個時代有著密切關聯。它們有著幾個共同特徵︰即食、滲透、麻醉。

這是即食的時代
即食文化的概念源自即食麵,意思是人們的行為模式好比方便快捷的即食麵,只在乎在最短時間之內得到結果,每事均以即買即食即果腹的態度,來換取剎那間的快樂和滿足[1]。很多現時風行的手機遊戲,均有這種特點。舉個例子,Coin Dozer推硬幣,最突出之處是成功把硬幣推下計分處的一瞬間,遊戲的目標只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推下許多的硬幣,獲得最多的快感。

社會學家認為,即食文化的出現正是現代商業行為之下的產物,在效益至上的商業環境中,人們都傾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多工作,不斷提升效率以爭取更大的利益;而社會大眾更將這種態度不斷深化並延伸至現代價值觀,久而久之便成了即食文化,使人們在日常生活的事情上傾向不問過程,而單單側重結果[1]。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商業繁盛,怎能逃出即食的魔掌?

若然以即食為生活態度,可以預見一些壞影響。大眾容易把快感理解為片面、即時的感受,甚至認為生活的目標,就追求這類快感。事實上,快樂有多個層次,一些如閱讀長篇小說和聽歌劇等較需時的娛樂,能帶來深層次的感受和反思。若然因為即食而失去了認識這種深刻感受,真是人生一大遺憾。

感受滲透的力量
手機可以隨身攜帶,是與傳統電腦最大的分別。玩遊戲不再限於網吧或家中,反而走到哪兒都可以玩。而且手機遊戲往往不需要花太多精力,以簡單的劇情和動畫支撐,有的更只有幾個控制鍵,重覆地做一些結果相近的任務,例如Samsung手機的Defender。

如要配合短時間的遊戲時間,遊戲必須減少故事性,且不需要太多思考,最好還可以隨時終止。結果是甚麼呢?隨了工作睡覺,許多時間都用在遊戲上。君不見街上、地鐵上、茶樓、餐廳、馬路中心,都有人全神貫注地玩手機嗎?可以說,我們的生活被手機遊戲滲透了。

可有一刻想過,自己是多麼的孤單。難道人生就只有飲飲食食、玩玩遊戲嗎?不!可能有一些另類的生活方式,更令你享受和快樂。有沒有想過參加遊行,有沒有想過與朋友討論時事?世界不只是營營役役地生存,還有偌大的空間讓大家發掘。不是比自我封閉的手機遊戲世界更豐富嗎?

麻木的精神狀態
心理學有一概念為自我防衞機制(Defense Mechanism)。它是人遇到外在心理壓力時,自然而生的保護方式。其中一種為逃避,即投入一種活動來暫時脫出現時的壓力環境。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手機遊戲就是一個很有趣的避難所。香港不少都市人在生活遇到太多壓力,難以排解,就有可能本能上產生心理防禦,依賴投入另一種活動來舒緩壓力。
手機是個人隨身物品,比其他活動或娛樂更容易達到以上目的。試想一下,一個普通OL生活很大壓力,又沒有空餘時間做運動、逛商場減壓。手機是一個十分方便的工具,可以用作逃避的渠道。藉著生活中很多段短暫的時間,她可以不時跳出迫人的生活,投入遊戲去自我麻醉,說服自己的壓力已消去了。可惜的是,生活的壓力不可能永遠消去,她惟有不斷地以手機遊戲不斷逃避……

除此之外,當生活迫人的時候,很難要求一個人去思考甚麼人生的意義和目標。你試試叫一個收入八千的清潔工友追求藝術的修養,是不是想被臭罵一頓了?有時候,正如許多人一般,沒有鮮明的人生目標,就會以簡單的娛樂來敷衍,自我說服生活良好。但,這樣的生活除了kill time,還有甚麼剩下的?這與活死人有甚麼不同?

互相吞噬的世界
三個特徵相互關連,相互呼應,交織出一個可悲的社會。不同的水土會孕育不同的花,智能手機遊戲的誕生正正是社會的寫照。

社會迫使人們形形役役地工作,以各類方式逃避現實;社會迫使人們為三餐努力,從而忽略社會本身的根本問題;社會迫使人們互相殘殺,令背後的資本家從中牟利……手機遊戲自己不也是這樣嗎?半年前風行一時的Pictionary,隨著時間被其他遊戲淘汱。我們正是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要改變世界,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但如果香港大眾都有改變的覺悟,一同爭取自己應有的幸福快樂,那麼,一個更理想的社會就指日可待。

最後的利申,小記反對浪費資源,討厭換手機,手上一部non-smartphone已用超過五年。

[1] 星島通識網,即食文化(Culture of instant gratification)
[2] uho優酷健康網,〈生活壓力大導致精神問題 4.1%香港人患「經常焦慮症」〉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