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冬昇

看到我歸來你會難捱/對不?母親/看到我耕田你會不服/是不?父親/再怎麼抑鬱也要回來/跟你們一起/[1] – 《阿成想愛耕田 》

菊花夜行軍

藝人:交工樂隊

出版:大大樹製作

年份:2001

《菊花夜行軍》是交工樂隊繼《我等來唱山歌》後,在2002年發表的專輯。[2]交工樂隊是為了重建客家文化及表現對美濃農民的關注而成立。專輯以客家曲風揉合搖滾的實驗創作,不時帶著鐵牛聲、人聲等自然音,模擬農村情景。專輯共收錄了十首曲,均是客家曲風與搖滾樂所組成,當中不乏大鼓、簫、月琴和胡琴等客家「八音」常用樂器。

美濃是專輯的泥土

這張專輯在台灣被奉為史詩式的巨著,而一切成功,都要從製作因由說起。九十年代初,為了維持重化工業的運作,當時的水利部門計劃在臺灣美濃興建大型水庫,破壞了不少客家農民的生計。當地農民亦因此反抗,而填詞人鐘永豐便曾在反水庫運動協助組織工作。途中,他拉攏美濃的歌手林生祥(後來成了交工的主音)共同構思創作音樂。1999年發表的《我等就來唱山歌》便是特為宣傳反水庫運動而創作的。他們亦因此獲得2000年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和最佳製作人的獎項,為運動帶來不少宣傳能量。

以歌曲作運動動員抗爭,交工樂隊已經展現了過人的創作表現。但運動總是有起有跌,在反水庫運動較為暗淡時,他們依然沒有失卻創作重心──重建客家文化及反映農民生活苦況。他們意識到除水庫問題外,美濃農民更面臨種種壓逼。70年代起,城市的急促發展,農村青年都帶著抱負到城市發展。80年代後,經濟泡沫化,大量農村青年失業,只好回鄉種田。他們共同面對著種種如再就業、家庭、婚姻等心理掙扎,亦令當地男性農民到東南亞買妻。所以,這專輯便是以這些農民為對象,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唱出一個關於阿成的故事。

菊花夜行軍的花語

這專輯最出色的地方,莫過於專輯的歌詞。它充分體現農民的各種苦難。像我一個無憂無慮的大學生,雖則總會對將來的生計焦慮,但憂心總只停留於一份莫明與空洞的內容。我只知道將來的生活難免要面對日復日的工作和高企的樓價,但到底生計壓力如何摧殘人的心靈呢?我從不知道。在《風神125》一曲,阿成在回鄉前,唱道:「送我出莊妳講過的話/我一刻也沒忘/但是母親這十年日子/我像無主遊魂/工作幹過一樣又一樣/哀哉!沒半樣有希望」面對經濟不公,阿成重重地被拋棄了。可是,他面對的壓力,不僅如此。當他打算回鄉種田,一手一腳以血汗換取收獲。她母親卻在《愁上愁下》一曲心忖:「做人父母真波折/整夜翻轉心事多/愁子耕田沒出息/窩在山寮無妹娶」,成為了他另一種負擔。回鄉後,他的憂慮殘酷地實現了。他只能在《阿成想愛耕田》一曲只能向父母唱道:「我不是不孝不是差勁/我不是怕苦不是懶惰/我只想走在田埂/料理田地料理自己。」他那陷於城/鄉囹圄之間的掙扎,雖是我這些城市人不能完全感受,但家庭與經濟的雙重壓力,我深感是同出一徹。

認真、真誠的栽培

這些細緻的描寫,難以在此一一盡錄,但一字一句都表現了當時臺灣農民的苦況。而且,這亦反映了交工樂隊在創作過程中,認真地搜集資料。難得的是,他們沒有放棄對政治形勢的批判。與專輯同名的《菊花夜行軍》一曲中,WTO對農業造成的破壞,以國際歌配上「重工輕農」的政令作對立[3],都是具歷史性的資料補充。當中值得一提,他們曾經邀集同好開辦「客家八音研習班」,研究客家八音的社會文化意涵與音樂特性。他們更去拜訪臺灣其他語系的民謠傳統,務求彰顯客家文化的特性。

他們能創作如此細膩的作品,全有賴於他們有數項創作共識。據鐘永豐的文章《菊花為何夜行軍》表示:(一)體裁上以弱勢者、邊緣者為主角,反映其處境和觀點;(二)音樂上以民謠為基礎,並展現傳統民謠與當代社會對話的可能性;(三).事上採用農民、工人的語言與大眾對話;(四)功能上為各種進步運動發聲。這些創作觀點和角度,都是現今作品甚少採用。

有待綻放的種子

我對於此專輯的敬重源自兩點,一是來自那為勞動者發聲的創作重心,二是認真的創作態度。現今香港也有不少關心社會的作品,如Kolor的〈侯鳥〉–一首訴說內地農民工苦況的歌曲。但作品帶著青春熱血的曲風,工作情況亦未有詳細交待,農民工的形象未免有點模糊。也許Kolor的立心也是良好,但這種不深刻的表達,難免令聽者的感動只停留於歌曲,而非那些工人。或者,《菊花夜行軍》能作為參考,讓本地音樂拉闊創作的維度,帶來更多有關音樂的功能性及社會性的討論。

註:

[1]所有歌詞原文為客家話

[2] 交工樂隊的「交工」指的是「交換勞力」。此取自於台灣美濃菸農在農忙時期,田地裡的工作又粗重又煩瑣,需要大量人力勞動,非單一家庭所能負擔。農民們於是互助組成「交工班」合力收割農作。

[3]國際歌是一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常用的歌曲。因國共內戰,國際歌一度再臺灣禁止。交工樂隊在頒發的重工輕農的政令後配上此曲,無疑再訴說一次勞動者的反抗永遠不會被磨滅。

參考資料:

1.《菊花為何夜行軍?》鐘永豐

2.《看見音樂 聽見影像 在聽過菊花夜行軍之後》李怡道,新觀念雜誌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