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鬻文之徒,食古不化。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謠言亦然。幾年前網上流傳的「芥花籽油有毒」消息,最近再次在酷愛eat healthy的友儕間穿梭往還。消息大意是:一,芥花籽油是基因改造的發明;二,芥花籽油有毒;三,芥花籽油普及是陰謀操控的結果。

陰謀與操控無處不在,鑲嵌於日常生活,像斯諾登告訴我們網上通訊難逃美國監控,但我們還是天天上網。不過,對抗陰謀的武器再多,也不會包括自欺這一項。芥花籽油從何誕生?網上傳言說那是「1970年代,加拿大的科學家把蕓苔作了基因改造」而成。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是「蕓苔」,二是「基因改造」,前者陌生,陌生即不像可吃;後者望之生畏,生畏即視同蛇蠍。有了這些修辭舖墊,說它有毒,自然添了不少可信感覺。

蕓苔能不能吃?其實蕓苔只是某種植物學名,種類之下包含的亞種相當廣泛,囊括我們熟悉的菜心、白菜、黃芽白,另外還有油菜,種子榨出來的就是中國傳統的菜油,老人家多半用過,後來社會富裕了,花生油粟米油日漸普及,菜油漸漸淡出廚房,七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一代才對它毫無印象。

傳統菜油跟芥花籽油畢竟不一樣。它之所以被其他食油淘汰,主要是帶辛臭味,同時又有芥酸(erucic acid),也就是網上傳言裡所謂有毒的脂肪酸。芥酸確實有毒,易招致心臟病,難以代謝分解,於是去除芥酸曾是改良菜油的主要目標。品種是在七十年代改良了,變成今日的芥花籽油,靠的卻不是甚麼基因改造。道理非常簡單:七十年代的地球根本不存在植物基因改造技術。那時代的基因改造技術只能針對細菌或其他單細胞生物,縱是業內惡名昭彰的企業龍頭孟山都(Monsanto),他們的研究部也要遲至1982年才首次在實驗室成功改造植物細胞,試驗種植要再等五年,工業量產可是九十年代的事了,基因改造的芥花籽油油菜要到1995年才世——但芥花籽油早在1977年已於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有登記。甚至到今時今日,要找基因改造的油菜還不太容易,2012年全球油菜田裡僅有26%種植基因改造品種。假如要強辯芥花籽油是「基因改造產物」,恐怕已達科幻小說的級數。那麼沒芥酸又沒異味的芥花籽油從何而來?配種,先民實行了幾千年的配種。

至於毒性,網上謠言言之鑿鑿的「長鍊脂肪酸」,大概就是芥酸,因為芥花籽油成份裡頭的主要脂肪酸沒有一種的分子鍊長過18個碳原子,要說22個碳原子的碳氫鍊分子的東西,最可能的只有上面提過芥酸。矛盾的是,喂,芥花籽油不就是去除了大量芥酸才得以存在嗎?論證被去除的毒有多毒,意義何在,大抵跟拿著一張沒中獎的六合彩談發達感想相若。要取得信任必須隱藏矛盾,如是者「芥酸」二字在文章中段開始就失蹤了,換成了「長鍊脂肪酸」,描繪得彷彿是兩回事似的。

人總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西洋鏡於焉永垂不朽。You are what you eat,是事情的一邊;事情的另一邊,或許是you are what you know。

(編按﹕此為全文的上半部,下半部見於網誌「心湖淬筆」的「You are what you know」﹚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