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image}

文:食夢獸

 

星巴克集團於一九七一年在美國西雅圖開業,截至現今在全球已有一萬五千間以上的分店。單是在美國已有八千多間,佔十個美國最大的咖啡店集團中的八成,稱之為巨獸一點也不為過。

撇開裝作愛好咖啡、愛好綠色、尊重農民等等用以堆砌虛假形象的技倆不說,星巴克仍是商業世界中最滑頭及不擇手段的。二零零六年在西雅圖一家叫Belvi Coffee and Tea Exchange的咖啡店因為星巴克反公平競爭的行為告上法庭。店主Penny Stafford稱星巴克使她完全無法在當地任何較有利的位置開鋪,直接迫使當地人只能選擇星巴克。

星巴克與當地的主要商廈都簽定了協議,不能夠在同一棟大廈內有另一間同類的咖啡店,與星巴克簽約的其中一家地產公司佔有美國三成的商業大廈,在那些摩天大樓裡你都只會見到星巴克。星巴克又會以比市場價格稍高的價錢租用鋪位,令對手無法入市,並在近距離開多間分店,自殺式的迫使對手無法與之競爭。Stafford好不容易開了一間鋪,但仍然被星巴克追擊,最瘋狂試過一個小時內四次有星巴克員工在她店門口派發免費咖啡。

除此之外,星巴克還不斷收購其他咖啡店公司,有時還開出比市場價格低的價錢,否則就威脅在旁開分店──即使開的分店會導致虧損,仍有龐大的財力支援。同樣的模式去到倫敦亦令當地本身一些咖啡店企業開始虧損。不停的擴充和吞併意味著消費者的無可選擇,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麵包款式都被迫消失,剩下小圓餐包,而所有的宣傳又只能迫你相信只有小圓餐包是美味的──結果是星巴克能夠謀取暴利,而真的希望煮咖啡的,卻無從入手。

外國有很多人不滿星巴克的商業暴力,以挑戰星巴克的商標作為反擊,因而有Charbucks、HaidaBucks、Star Bock、Sam Buck等等名稱的店鋪出現,和所有無良的大企業一樣,訴訟是星巴克每天的課題。

香港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樓上咖啡店,提供各類遊戲的、專門承包派對的、售賣悠閒家居感覺的、以星座/卡通人物/占卜等作招?的……還不計鋪面小而真正賣咖啡的以及我們熟悉的港式咖啡奶茶。如果這些都因為星巴克的強大財力而消失,那香港真的能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會了,充滿了扮外國氣氛的、實踐全球化的、橫行無忌的咖啡店,而我們到時候大概都只能悲嘆。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