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美少女戰士s
文:水野亞美

當饑腸轆轆的你在女工「深情」注目着餐單,在琳琅滿目的食物中挑選心上食物時,有沒有留意過在對面牆上所懸掛的小盒子呢?膠盒看似不甚起眼,內容物更埋藏在迷霧裏,如同被大眾有心或無意隱瞞的「親戚探訪日子」。這個「潘朵拉盒子」勾起了你蠢蠢欲動的好奇心,游離的視線捕捉到牆壁上刺眼的一抺紅——Drop Spot?

簡介:甚麼是「Drop Spot」計劃?

由 9 月開始,山城性/別關注組(下稱「性關組」)聯同新婦女協進會(下稱「婦進」)以及happeriod於本校試行「Drop Spot —— 經血來潮支援站」計劃,免費在大學圖書館 G 樓女廁、中大本部范克廉樓地庫的女工合作社等七個「Drop Spot」提供月事用品,如衛生巾及棉條。另外,此計劃包括工作坊,讓同學加深對新式月事用品的認識,如布衛生巾和月經杯,亦有設置問卷,收集各大專院校的同學對校園的應急月經措施的意見,再反映給學校,以便推動相關解決方法。

然而,當社區報在女工附近隨機訪問同學對此計劃的認識時,發現大部份受訪者不太清楚計劃的内容。雖然他們普遍支持計劃,但是亦反映對用品種類和濫用的擔憂。到底這個計劃有甚麼理念?社區報訪問了三個組織的負責人,包括性關組成員Candy、婦進成員Amy以及happeriod創辦人Zoe,和大家一起深入了解這個計劃。


理念:提倡性別友善校園及改善月經貧窮

放眼大學校園,乍看之下設施齊全,實則不然,稱不上性別友善。Amy說:「最大問題係校園冇M巾提供,我只係要1塊,但你要我去百佳買20塊,咁剩低嘅我擺去邊呢?又或者想買panadol,一買要買一大pack,剩低嗰啲都唔知點算」,可見大學缺乏應急用品,令同學不方便處理突發狀況。所以,「Drop Spot」計劃在較常見的地方放置免費月經用品,讓有需要的同學自行取用。

Amy亦指出,大學缺少處理月經的空間:「漏M唔知點算,點樣洗?有冇披肩遮住下身繼續嗰日嘅行程?或者有冇換底褲嘅地方?買唔買到底褲?」女性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處理,容易感到尷尬及羞恥。

大學既缺乏應急用品,亦沒有適當處理月經的地方。但是為什麼學校有需要提供月事用品呢?

傳統上,我們認為月經是私人領域的問題,購買月事用品和計算月經週期皆由女性自行管理和負責。基於這個想法,社會對此個人需要及狀況視若無睹。然而,月經是女性天生要面對的生理狀況,無法選擇,但是隨之而來卻帶來經濟負擔、生理不適。這個看似私密的問題實際是整個社會有一半人口都需要面對,因此公共設施應有相關配套,將私人領域的問題放到公共領域。而校園是一個小社會,也應作出相關支援,建立性別友善校園。長遠來看,提供免費月事用品不應該由單一機構處理,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另外,這個計劃還希望引起月經貧窮的討論。提及月經貧窮,同學們的認識有限,往往認為是指第三國家的女性無法負擔月經用品。事實上,即使是已發展國家的女性也有可能面臨月經貧窮,例如歐洲女性平均每個月在月事用品花費約8歐元(約62港元)。雖然這個數字可能不算誇張,但一生的平均花費已經高達5000英鎊(逾5萬港元)[1]。歐盟自2001年開始徵收5%棉條稅,德國的衛生巾稅收甚至曾一度高達19%,和貴價紅酒和魚子醬等奢侈品的稅收無異。當稅收旨在改善財富不平等的狀況,政府現在卻將月事用品視為非必要品,反而加重女性的經濟負擔。

延伸下去,月經貧窮不單指經濟負擔,也和我們有沒有對月經足夠的資訊和知識有關,例如如何健康和安全地處理月經、如何使用月經杯和棉條等。如果沒有相關教育,缺乏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都處於知識上的貧窮。

雖然即棄月事用品會造成經濟負擔,使用起來也不太舒服,但是不少女性仍繼續使用,而非選擇其他更環保和舒服的替代品,例如月經杯和布衛生巾。這可能是因為知識上的月經貧窮。另一個原因則是心理障礙,Amy認為女性害怕將手放入陰道,碰到經血,「血只係身體嘅分泌物,正如流鼻血都會用手接住佢,都會一手血,其實可以洗嘅。但大家對經血就有巨大心理障礙,手掂到陰道就好污糟,依樣野係要克服嘅」。

現時性教育對於女性生殖器的討論有限,令同學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例如在月經週期時,身體器官如子宮、陰道和子宮頸有甚麼改變。到底經血是甚麼?放手指進去陰道是否會感染細菌?在使用內置用品的同時,我們能夠探索並加深對身體的認識。

現時計劃屬於試驗性質,Candy冀望能引起大學關注女性在月經期的需要,主動設置售賣散裝月經用品的自動販賣機。最終目標則是免費提供衛生用品。不過,要推動官方改革十分困難,因此短期的折衷方案便是自動販賣機。如有機會,Zoe希望能在社會間倡議更多相關討論,再決定應否免費提供用事用品。


困難:學校協商及預算

雖然現在「Drop Spot」計劃順利推行,但最初決定地點時已遇上重重困難。中大不少設施都隸屬物業管理處(EMO),對方擔心要承擔風險,亦不清楚該如何處理同學的問題,所以持續「射波」。在和校方的溝通過程中,對方亦不熱衷或不明白計劃的理念,因此十分依賴性關組同學的網絡,説服不同部門合作。

另外,計劃原本只打算推行三個月,預算有限。Zoe指出「如果我哋每日去refill,咁一個月就會玩完」。因此,即使有同學反映月事用品數量不足,現時只能維持一星期refill一次。


未來:校園之內及外


這個計劃主要屬教育性質,首先希望令大家意識到如何妥善面對月經,同時反思學校環境是否性別友善,配套設施能否照顧同學的需要,再延伸下去討論月經貧窮及經濟權利。

如果各位對於校園的月事配套及此計劃有意見,歡迎填寫問卷,分享自己的想法,讓學校和組織者知道大家的需求,從而作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在未來,組織者希望能夠在中大設置共十個派發地點,繼續舉辦工作坊,在11月15日將會在大學書館進學園舉行放映會。接下來是分析問卷調查,探討大家的需要,以決定未來方針。有機會的話,他們希望能夠在中大延續下去,或者在其他大專院校推行類似計劃。同學們也可以行多步,自行組織類似活動,如衛生巾互助盒,以更全面及長遠的方式延續計劃。當學校及其他公眾場所也能隨時取得月事用品,共建月經友善社會,是最理想的。

也許當「潘朵拉盒子」被打開,當我們開始正視被帶到公共層面的月經問題時,一開始蜂擁而出的是各種負面情緒、不樂觀的回應。但是,我們應抱持永存的希望,盡力改善這個讓無數女性受困的問題。這不再是「女性的月經」,而是「我們的月經」。

註:
[1] 香港01,<蘇格蘭向女性免費提供衛生巾 挑戰歐洲M巾稅與月經貧窮>,2020年3月7日。


團體介紹

如果各位對性/別議題及團體富興趣或有相關疑問,歡迎留意各團體提供的資源:

山城性/別關注組:旨在讓同學接觸不同性/別議題。剛剛在10月底舉辦了LGBT+ week,以建立中大LGBT+ community。

新婦女協進會:致力於性/別平等教育,以及職場及服務使用的平等機會,提供性騷擾的電話諮詢服務。近期推出了大專院校性騷擾政策的調查。

happeriod:提供不同種類的月經杯、月經碟、布衛生巾等月經用品,促進月經教育,鼓勵女性擁抱月經、身體和情緒。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