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笑希嬉、Kenef、Vicky
整理:無從判斷.一片混亂

是次訪問原本只約了常務副校長華雲生進行訪問,可是校方另外找了楊綱凱副校長、學院院長、教務長等人一併回應,足見對是次訪問的重視。雖然交流過程尚算順利,但因具體細節不足,而校方亦未能回應學生報一些根本的質疑,令同學對大類招生的疑惑未消。

為什麼要轉為大類招生?

華雲生副校長指雖然最初是由UGC(教育資助委員會)「提醒」各大學可以改制進行大類招生,但最終都是因為他跟各位院長亦十分認同大類招生的理念,所以才會在中大推行。被問及為什麼要轉為大類招生?校方前前後後重覆的不外乎「收到更好的學生」及「讓學生更清楚自己讀甚麼」。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志趣?

校方不斷強調三三四學制下,入大學的學生會年輕一年,他們會不了解自己想讀甚麼,所以大類招生可以讓他們遲一年才作決定。被問及有甚麼具體的措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志趣,第一年的課程會否有甚麼特別安排等。校方表示在新學制下,學生需要讀39個的學分大學核心課程,包括中英文、通識、faculty package(1)等,但因具體細節未明,第一年的課程究竟會變成語文能力精修班,還是真的可以讓同學接觸到該學院的不同學科,依舊是存有疑問的。

更大的選科彈性?

雖然校方不斷強調大類招生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可以令學院內部之間的轉系變得更容易,而不會影響到學院跟學院之間的轉系,但該說法實在有待驗證。舉例來說,大類招生後第二年選科,每個學系是否會有學額的上限,又是否會有其他的要求等,這些都十分影響學生選科的自由度,可是當天只有社會科學院願意回應有關的細節,再加上早前校方無故收緊轉系要求的「前科」,不禁令人質疑校方有幾真心希望同學可以就讀想入的學系。而且也不禁令同學質疑,為什麼需要大類招生,而不是放鬆轉系的要求,去製造這些自由度?

更高分的學生、更好的排名!

也許校方最終要搞大類招生的目的不過是想收更高分的學生,爭更高的排名。整個訪問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華雲生副校長咬牙切齒地說到自己每當見到有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中大有太多科唔識如何選擇,最後去了港大、科大時,都會感到十分遺憾!事後我回想,固然中大的每一個人都希望中大能辦得成功,可是成功的定義難道不是我們能給多少東西予學生嗎?為什麼變成了我們收的學生成績有多高了?

小學系被陰乾陰霾未散

大類招生的好處,有待校方公佈更多的細節後再商榷。可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大類收生對小學系的影響,似乎已是無可避免。早前港大的6901(綜合理學士),因為有受歡迎的Risk Management,所以真的拉高了整體收生成績,可是卻造成學院內收生及資源的此消彼長。中大汲取了港大的經驗,雖然會將商學院、理學院當中較熱門的科分拆開,無需大類招生。可是如果同學真的抱著成績夠,無理由唔選擇出路好的科的心態去選科,小學系被殺可能言重了,但被陰乾卻似乎無可避免。

學科跟隨市場需要?

對於小學系將會被陰乾的問題,校方指這其實無可避免,而且可以理解為一個好的機會去令學科更符合社會的需要。而校方所舉的例子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地理系因為收生不足而被殺,多年後,該科以環保科學的包裝出現卻辦得好成功,收了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校方所舉的例子固然反映他們心中的社會需求不過是市場需求,畢竟很多同學選科的一大考慮就是未來找不找到工作。校方的例子另一方面,其實正正反映了大學的超越性,地理學科知識在當下的市場未必有市場,卻能為未來的社會服務。此例足見校方欠缺承擔,樂於被市場牽著走,是何其短視。

三改四兮四變三

大類招生可能帶來的另一個大影響,就是 Year 1 升Year 2 會有一個半公開試。你的 GPA 升跌零點一、二就會決定你可以進入心儀的學系,還是要在不想入的學系讀多三年。由此可預見,未來 Year 1 的同學必定要讀少 D Credit,全部選擇一些易碌科,確保自己求學一定求到分數。甚麼上莊、課外活動、讀有興趣但無把握的科、sit堂等?Year 2 先考慮啦!由此可見,這種制度帶給我們的未必是甚麼真正的自由。更甚者,三改四其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全人教育,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時間去探索自己的志趣。在大學第一年升第二年中間加插一個門檻,明顯違反了全人教育的精神。

拒絕進行公開諮詢

雖然在整個訪問中,校方多次表示希望透過中大學生報這個平台,去向同學解釋大類招生的概念,但整個大類招生細節未明,要討論/解釋都不知從何談起。最後學生報只能就日後如何進行諮詢表達了我們的關注,校方卻表明不打算進行統一、公開的論壇討論,因為「同學唔會關心其他學院點收生」,所以只會鼓勵各學院、學系自行諮詢同學。按此邏輯,校方根本甚麼都不需要諮詢,因為一般同學甚麼都不清楚,自然不會關心。可是如果校方真心相信同學會對學校的事情著緊,而重視同學意見的話,難道不應該主動幫助同學了解大類收生嗎?相反,校方表示他們已經有計劃,派教授主動去諮詢中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未來的用家。輕校內諮詢,而熱衷諮詢中學生,此為葉公好龍乎?

細節未明,還需繼續監察

早前,一度傳出校方要求社會科學院就大類招生與否於9月13日進行表決,迫使學生報及幹事會匆匆就大類收生作出報導及表態,該會議其後被證實是討論而非表決,足見關於校務的消息有多不流通。在是次訪問中,小記亦有問及校方早前有無諮詢過老師及同學,校方表示之前有多次的「expression of interest」,但事實上,除了負責收生的教授及學院院長外,很多教授都不清楚自己學系會否推行大類招生。今年底已經需要回應UGC中大的各學系是否推行大類招生,但至今細節未明,要有更完整的討論都不知從何說起。大家還需迫使校方早日公開詳情,諮詢師生校友的意見,不要延續茶餐廳式管治的獨行獨斷。

(1) Faculty package:即在自己的主修的學系外,需在學院的其他學系就讀共九個學分的課程各學院正考慮大類招生的學科(資料來自華雲生副校長辦公室)

*醫學院、法律學院、教育學院的學科因為學士學位數量固定,而且有專科的要求,所以三個學院皆不會進行大類招生。文學院則因學科本質各異,而早前更有學生示威反對文學院進行大類招生,所以文學院亦不會進行大類招生。
*社會科學院將會進行的不是100%學額的大類招生,除社會工作學系以外的學系將會各撥20%學額組成「社會科學」學系。而由該方法進入中大的學生,第二年可以任意選科,各學系除基本要求外,不會設學額限制。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