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吾德

  這次交流會是逸夫社會學系系會主辦的「社會節──扭樓樂」內的節目之一。討論會主要就香港近期的房屋政策作探討,主辦單位邀來幾位嘉賓,分別為前自由黨中常委田北辰和民協的馮檢基,以及嘉賓主持中大社會學系博士張彧暋。在場有三十多位同學出席該會,問答環節氣氛良好。

  討論之初為兩位嘉賓的個人觀點的分享。田北辰首先發言,他提及本港樓價不斷上升的原因包括低利率、內地人在港炒賣推高需求(註1)、政府限制供應等。他主張供應增加就可以把問題解決,同時又批評現時的勾地制度推高樓價,政府對壓抑炒樓未盡全力,推出「置安心計劃」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認為應提供二至三萬「流轉公屋」單位(註2)。及後,他指出讓市民有瓦遮頭是政府的責任,但卻質疑政府要為市民買樓置業負責的必要性。

  馮檢基則從經濟結構的根本去分析問題,指出現時的「市場」存在嚴重的問題,政府推出土地時,設計的大小和賣地次序均令中小發展商無法加入競爭,使樓價的控制權落入數個大發展商手中。他認為要解決房屋問題,要從經濟結構去改變,提出結合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兩個體系去運作,在社會不同功能上作分工,以市民生活質素為依歸。他按這概念題出了幾項措施去處理香港的樓價過高的問題,如限制興建單位的實用面積,限定單位只讓特定入息的市民購入等。

  在主持張彧暋的引導下,交流氣氛變得熾熱,提及當年「八萬五」政策時,田馮二人互有對碰,卻不時有各有各講的情況出現。二人又對「自由市場」的理解存在差異,田認為香港人維護自由市場,不希望什麼都由政府去處理,能靠自己去買樓;馮則認為現時樓市自由市場是假的,僅由數個發展商操縱。

  會上同學多向田北辰問及「流轉公屋」,例如質疑該措施只是把計時炸彈推後引爆,田北辰回應時直言同學的擔心合理,要多項措施配合。同學又欲知道兩位嘉賓對政府房屋政策的看法,田馮二人均對現屆政府沒有抱任何期望,已把目光放到下屆管治班子,因為房屋政策是長遠且持續的。

   現時政府管治班子困在「樓價不能跌」的陰霾,令很多市民無法上車。其實政府應該加強建屋的限制,亦要勵行打擊炒樓,以滿足市民真正的需要。交流會歷時兩個多小時,雖然沒有堅實的結論,但卻帶給同學們不少新想法,在中大校園內能發生這類交流,讓同學多接觸社會,確是好現象。

註1:
2010上半年內地個人買家在香港購入的物業,佔一手樓成交總金額的22.1%,宗數佔15.7%。二手樓的成交金額比例佔8.5%,宗數佔5.8%(中原地產的統計,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0722/News/ea_eaa1.htm)

內地買家對香港按揭市場愈見舉足輕重,9月份透過經絡承造按揭的內地買家比例再創新高,並突破9%水平,其中購買逾千萬元物業之內地買家比例更增至接近4成(http://paper.wenweipo.com/2010/10/29/HM1010290012.htm)(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6/11/ME1006110003.htm)

註2:
單位出租予計劃上車的市民,租金七八千。租約五年,到期後必須遷出,騰空單位給另一批市民,租金則全數交回租戶,作為買樓首期之用,此計劃聲稱比「置安心」回饋的多,亦有流轉性。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