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專輯]用六千蚊看穿新移民 社會, 11年4月號 文:三點鐘的太陽,蹂翔假期 早前Facebook一個「新移民冇得拎六千蚊,這是永久居民獨有的福利,要有十萬個like俾班新移民睇」的頁面,在短短兩天就累積了八萬多人,足見反新移民情緒在香港已經成了常態。新移民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形態多變、混亂,一時就等同「攞綜援的人」,所以新移民是懶惰的;一時就等同「有口音的人」,所以有口音、不上班、坐在公園聊天的都是新移民;一時就等同「內地人」,所以新移民來港不單搶福利,搶奶粉、搶產房、搶樓都是他們錯。究竟新移民是甚麼,我們對新移民的指控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為什麼這股反新移民情緒在香港成了常態? 我們要如何應對? 「蝗蟲好食懶飛,來港呃綜援!」 或許,不少人以為新移民來港就是「呃綜緩,拎福利,攤大手板等人養」。實際上,自2004年開始,成人綜援的申請資格就由住滿一年變為住滿七年(即要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即是04年之後來港的新移民至少要捱/勤力七年(包括擔起最低薪/最厭惡的工作),才有機會「好食懶飛」。即使社署有酌情權批出綜緩,但自04起至09年6月30日也只共批出5754宗個案。在09年底,來港不足七年的綜緩受助人數目佔全體領取綜緩人數也不足5.2%(1)。房屋署報告也顯示,他們佔出租公屋總人口的比例,相對全港市民亦不是特別高(2),我們根本沒有理由認為新移民來港是為享用福利。 即使部份新移民來港七年後,真的要依賴綜援過活好一陣子,難道就等於「呃綜援」了?香港低技術工種有限,小販又不讓你做,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都有不少失業、要依賴綜援,更何況部份由內地來的婦女要面對文化/語言差異,甚至歧視的問題?他們最後要不只能當一些散工,即使長工都分分鐘在職貧窮。憑雙手養活自己,想,都未必輕易可以做到。 「超!無人叫佢落黎架喎!」 當然來香港是他們的個人選擇,不管是因為想子女有更好的環境、想有更好的事業發展機會、想一家團聚、想更好地生活下去……類似的事例在香港比比皆是,早年是來自內地的逃難潮,近年則有97前後逃往外地的移民潮。不論原因為何,當中共通的是他們必然放棄了很多東西,也需要在異地重新開始。單單因為香港福利比內地好(外國不少國家都比香港好吧!),不理會他們的背景、經歷,也就認為別人一定是貪你的福利才移民來,亳不合理。 「佢地對香港無貢獻、這樣對我們不公平!」 首先想將貢獻的概念跟交多少稅分開來,要不然,在李嘉誠心目中,我們全部都變成蝗蟲。如果貢獻的意思是令其他人活得更好,我實在想不到理由,新移民基因上有甚麼特別,令他們不可以善待其他人、貢獻社會。如果真的要談公平,為什麼我們(這兒是直指年輕人的),在香港出世就奉旨擁有這一切,而在較落後地區出世的人,捱了半世,千辛萬苦、離鄉別井來到香港,卻不能與我們一樣的待遇? 還原為一個個人 馬尼拉事件倖存者李瀅銓在飽歷悲痛後,回港沒有加入到杯葛菲律賓人的行列,相反,她寫了<還死傷者公道,不向弱者抽刃>:「我一直想,是什麼讓一個曾是傑出警察的槍手變成冷血殺手?難道他就沒有任何罣礙?不擔心家人生活?是什麼把他逼上末路?他為什麼要用挾持人質的方式來逼政府重新審視他的個案,難道這國家沒有他可以申訴的途徑嗎?」這種對人的生活的關注,如果對比現在有些人一邊散播對新移民的歧視,一邊理直氣壯地說:「我唔係鬧緊勤力果d,而係鬧緊大部份唔做野既蝗蟲。」(無視大部份新移民的努力,有殺錯無放過),又怎會不是難能可貴。 香港精神建構的犧牲品 將新移民變成一個符號,一連串的想像和劃界,不過是希望強調兩者之分,以建構港人自我身份,那種所謂獅子山下的香港拚搏精神,自食其力爭取所需的「骨氣」。因此,只有對香港繁榮付出過的人才有資格分享社會成果。新移民則是外來人,生性貪福利,無資格享用社會資源。這種要透過貶低別人、樹立共同攻擊對象,以塑造自己主體身份的情況,其實反顯示出港人身份的失落,對自身價值的迷失。 政策大混亂‧標籤大旗手 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標籤新移民。回歸後,當時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聲稱因終審法院判決而會來港的人口超過167萬。董建華亦指167萬人到港後政府需增加7100億非經常性財政開支。這些數字(雖然推算過程所用方法備受質疑和被指誇大(3)(4))成功地令公眾和傳媒嘩然和恐慌,更主動地放棄了香港「珍貴」的司法獨立,呈請人大第一次釋法。此後,新移民更跟「攞綜援」劃上了等號。 今次財政預算案最初宣佈注資六千元到強積金時亦有包括新移民,但當改為直接派錢,就把新移民排之於外。這次派錢,乃屬於還富於民,但真正的還富於民,不是派糖,亦非施捨,而應是將資源分配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但這次「直接派錢,胡亂劃界」的方式,將新移民排除於普遍港人之外,可顯示出政府對新移民的態度,也看到政府對財政運用的理解。而政府其後打算以關愛基金向通過資格審查的新移民派發六千,視福利為合家歡、提民望的策略,其實仍毫無解決雙方矛盾的意向。 整個財政預算案,大家把焦點集中於派錢事件,忽略預算案其他的缺失(如全民退休保障等長遠政策),對政府公帑「求求其其」的運用方式亦不理,而大家卻鬥生鬥死,為咩? (1)二零零九年年底共有 289,139 宗綜援個案,有482,001 名受助人。而領取綜援的新來港人士,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共有17 921 宗,有24,925名受助人。 (2)截至二零零六年一月為止,過去七年從中國內地來港定居人士的人數數字為357 700 人,其中約34%現居於出租公屋,佔出租公屋人口的比例約為6%。而全港亦同樣約有三成住戶居於出租公屋。 (3)香港人權監察:有關居留權的新調查質疑政府的「的士調查方法」調查 (http://www.hkhrm.org.hk/chinese/reports/press/pr181099c.html#nb01) (4)張超雄:居港權事件對香港社會的影響 (http://right-of-abode.tripod.com/impact)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5 − 五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