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K德

初來乍到的新同學,中大就先送大家每人一輛Shopping Cart(購物車),作為見面禮,讓各位在展開你的學期前,可以把要修讀的課目放進去,然後過機註冊。成功註冊後,同學便可以正式修讀該班的課。這是大學給大家「自由」選課的儀式,每學期開始前都要進行一次,莊重而又哄動。

這裡的Shopping Cart不是在超市看到的實體購物車,而是在中大學生訊息系統(CUSIS,讀音:Kill實事)抽象地呈現。CUSIS於2010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原打算綜合各項已經存在的電子化服務,但實際效果未算理想,第一版本的系統有著很多缺點和出錯。

CUSIS的用戶介面何等的不符合使用者習慣可謂磬竹難書。中大校園電台發起聯署[1],要求校方立即處理問題。同年的10月,CUSIS第二版本推出,但問題沒有解決,只是添加了一些新功能,中大同學又焗住忍受多數個月,聯署亦沒有下文。經中大學生報再次報導[2],中大學生會幹事會遂能與資訊科技服務處(ITSC)召開會議,問題才得到回應[3]。

今年,CUSIS似乎稍有改善,但肯定距離貼心合意仍有一大截。為甚麼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僅是得到寸進?作為使用者,就一直只能守候彼方的乞憐?事實上,校方送來的,我們可以選擇Say No有同學自行研發的上課時間表規劃器[4]竟可以比坐擁豐厚財力、人力資源的中大校方提供的完善得多。

起初,大家對CUSIS的期望甚大,其中一項就是結合三個網上輔助學習的系統:WebCT、Moodle與CUForum,可惜只能換來失望。同學要就著不同的課堂,分開登入到不同的系統獲得教學用的材料(如講課用的簡報ppt、參考文章、作業題目等)。雖然登入帳號與密碼預設相同,但多次登入非常麻煩。CUSIS現時只是把三個系統的超連結放在一起,其結合模式就如自行寫一個網頁把Yahoo、Google、百度三個搜尋引擎的超連結放在同一個頁面。

某幾個大學教科書的出版商推出的教材結合了WebCT平台,它是要付費的,而在外國不少的大學都使用WebCT。而Moodle平台則是開源[5]且免費,所以比較受工程科教授所喜愛使用。而語文及語言學科(如英語ELTU、日語JASP)多用CUForum這個平台,因為它比較適合同學間作網上交流。

如無意外,大家之後必會接觸到全部三個網上學習平台。至於哪一學科使用哪一個平台不由同學決定。所以一個學期三科要從WebCT、二科要從Moodle下載資料、一科要到CUForum交功課的情況司空見慣。為甚麼要這樣累,開啟一個又一個的頁面做相似的動作?如果我們只想把數個平台結合成一個並且不用錢的平台,是否更應該向校方講出我們的想法呢?

學校總是要我們焗食,令我們沒有選擇。其實食左咁多焗野,今次嗌個蒸飯唔係話唔得呀?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