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強行逼遷、破壞農村因為冇地? ——粉嶺馬屎埔村的地產囤地記 社會, 12年3月號 文:域 上月十五日,粉嶺馬屎埔村一被逼遷戶遭恆基地產派員試圖收屋,由於有消息指恆基聲言這次要堅決強奪民房,不惜一切趕走這戶村民,於是數十名關注此事的朋友一早到來聲援。村民、聲援朋友與執達吏爭持不下,恆基亦開記招表示會再到馬屎埔收屋,態度堅決。 該屋屋主為鄧可興婆婆,務農為生。她於05年,被恆基旗下一間艇仔地產公司要求簽署合約,鄧婆婆不識字,更不清楚合約內容,甚至沒有簽署合約的副本,在其他村民追問下,婆婆與家人才發現被騙,結果,恆基果然就以當年的合約,要求婆婆立即無條件下離開。 當日中午,村民發現原來可以就以上理由向高等法院申請暫緩令,就著人急急前往。最終法庭批出暫緩令,並著村民一星期後上庭。 逼遷原委 07-08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新界東北三合一新發展區」,建議於粉嶺北、古洞北、坪輋、打鼓嶺興建新市鎮,以容納十三萬人口。政府預計於12-13年間完成研究,拍板的話,最快會於16年動工。不過,發展未至,地產商就一早成了破壞的先頭部隊。其實,各大地產商早在十多年前開始在這些地方囤積土地,當中包括恆基(馬屎埔)、新世界(石湖新村)以及新鴻基(天平山村)。 由於新界農村土地大多由原居民擁有,而他們大多都不是住在該地,他們將地售出之後,久居於此的非原居民就不斷遭逼遷。馬屎埔村的村民遭電話騷擾、誘騙簽署不合理條款、發無理控告的律師信不盡話下,更甚遭人於村內亂拆石棉屋,嚴重威脅村民的生命安全。 私人發展為主的「新界東北三合一新發展區」計劃 根據計劃,粉嶺北的發展區將只有兩成土地作公共用途,其餘八成為可達三十五層樓的私人發展;古洞北的私人項目佔總發展面積約三分二、非原居民村落將被建為大商場、塱原濕地劃為「綜合發展及自然保育改善區」;坪輋/打鼓嶺會由現時的有機農田,建議發展為私人低密度住宅,而打鼓嶺則建議作「特殊工業」用途。 政府打算以「公私營合作」方式執行計劃,至今未有交待明確內容,但從文件以及現況所見,可歸納為三個步驟,包括合併土地、協商發展和交換土地,即政府宣布計劃,讓發展商有時間購併土地,然後地產商提交發展藍圖,政府配合規劃,最後由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強逼不願賣地的小地主交出土地,發展商就可以以與政府官員「協商」的金額補地價,再更改土地用途作私人發展。 「起多啲樓,樓價咪會低啲囉!」 政府的公關宣傳總是強調公共用地的部分,但這些往往只佔各個計劃的極小部分。而當有人指出這點的時候,仍有不少市民覺得就算以私人發展為主,只要能興建更多房屋,樓價便會下降,令市民可以較易上車。不過,擁有這些土地的地產商並不會急於建房,就如恆基,它坐擁近一千萬平方呎的「可供發展土地儲備」,待更有利可圖的時候才會動工建房。換言之,就算政府再賣或批地,也只是令發展商得以擴大土地儲備,土地繼續空置,整體樓價也不會因此下調。 冇地?誰的發展? 上期學生報就政府稱「冇地」而認為要大規模填海作出批判(〈填海因為冇地?〉),而這次的「馬屎埔村地產囤地記」,則是從鄉郊發展規劃的方向去證明香港的而且確不是「冇地」,只是土地都落到地產商的口袋裡,待價出售。而這個發展計劃意味著新界東北數十條非原居民鄉村被拆毀、逾萬村民將失去家園、近千公頃良田與整個生態系統被石屎掩埋無法復原。這些重大的損失,卻將令各大地產商賺個盆滿砵滿,這種發展,我們還要維持嗎? 新界東北關注組網頁: http://northeastntconcern.blogspot.com/ (另有facebook群組)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5 × 4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