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松齡妹

水塔

(節錄自趙潔芬,〈我與聯合水塔〉,《中大三十年》)

「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聯合水塔。在馬料水的整整三個年頭裡,它幾乎每一天都在我眼簾掠過,成為課室間黑板面寫上與擦掉的過場場景。」

「水塔是中大最封閉最冷傲的建築物來了。正因為它處於那樣近才覺得它遙不可觸摸,就是在開放日也不開放的那一種。平日同學不敢在光天化日下,不會在半夜三更越雷池半步親近它,方圓十米八米簡直神聖不可侵犯,要到它的腳也要走一段石階。」

「奇怪只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人打算嘗試或曾經嘗試爬上去,除了是因為有危險性之外,大部分同學對水塔的概念是:它很美,但我不會上去。至於為甚麼,便說不上來!久而久之,這想法約定俗成為校規。他日有人舊事重提,別人的論調已經變成:它很美,但我們上不得呢!生命其中一荒謬之處便是自作孽的罪過。在有需要為權利開聲的時候沈默,其效果很簡單--詛咒將來,綑縛自己而已。」

「在一個月黑風清的微寒的晚上,碰巧有一個黃金機會出現,撩起我們一直希望上水塔頂的意欲。今次如果不爬上去,以後再上的難度便高許多了。沒有猶疑半點,只是小心翼翼地沿著可依賴的東西往上走,終於溜進塔內。這裡沒有光源,是徹底的黑漆,而且是深黑色!環境的『深不可測』未曾對我構成驚慄,黎明前總是黑暗的。反而破除成規、逾越『神聖』的興奮掩蓋一切,在深黑中見到的竟是清晰的光明。」

「一個全新的視野原來早就藏於我們的生活裡,常見到而想像不到:可以這樣看『胡忠』和『張祝珊』、湯宿從高處看是個『日』字,大學圖書館不再大了,與新亞水塔相呼應……」

「高度與深度是兩個相對、互補的觀念。如果從未跑上過這樣一個高點看同一空間,便不會對世界有深一重的體會。如果不曾因不滿足於現況而企圖作變改,便不曉得冷峻的現實尚有可親的一面。」

行政樓

文:虫仔

意見提出唔知去邊好?梗係去行政樓啦!係大學本部,搭下行線校巴既本部站就係佢啦!

闖入去校長室、副校室、其他地方,係空地上靜坐、嗌咪同各位溝通溝通。嗱嗱嗱,點解唔俾用啊?我地都只係想入黎同校方高層傾下偈咋嘛,次次都要伸長條頸等你地電郵官腔地回覆,甚或拒諸門外。喂,都好冇癮啫。

三角誌——當牛郎織女撞上女人腳

文:松

談到水塔,每每想起前人的攀塔傳奇,但請慢著,別忘了一個與之相關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新亞聯合水塔在山上遙遙相對,被後人命名為君子與淑女塔,以作紀念其之間祟尚高潔的感情。但這還真的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他們早已互生情愫,卻分天南與地北,銀漢迢迢暗度,只能儷影雙雙訴低語。所謂伊人,明明已近在眼前,卻求之不得,做愛不能,只能靠猛打飛機來慰藉對他/她的渴求,但你都知道,咁會攰架嘛。

後來,逸夫進駐中大,女人腳高調地出現在大地之上。表面上,她是「由一直角三角及一橫空曲體交疊而成」。然而,在他/她的眼裡,這尤物的象徵意義早已被拋出天外。赤裸。她,襯以若隱若現的黑絲,婀娜的坐在壁畫頭上,並毫不猶豫、大膽奔放的伸出、她的左腿,直誘前來的過客,成為她的胯下之臣。

君子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接著是難掩的勃起,便闖破了劃地自限的君子界線,關關雎鳩,鳴叫求偶,望能與之同床。可是。

可是,女人腳卻拒絕了。她早已牽著她--淑女--的手。在牛郎織女星的照亮下,她們互相挑逗舌吻,盡醉於巫山雲雨的激情,和浪漫。

雖然這故事失傳已久,但曾有讀者來函,說有時走經新亞水塔時會聽見內裡異常猛烈的窿窿作響。逸夫裡也有個傳言,有人見過水塔在環迴路上亂跑……凌晨時分,若要自己一人走在這偌大的山頭,勿回頭,請小心。

人前人後

文:撩齋

還記得當初 JUPAS 選科,二話不說就選了中大的學系做我的首三志願。實在太愛中大了,第一次碰面是三年前的一個下午,那時我特意來聽個講座,卻早到了整個小時。百無聊賴的我步履不穩、搖搖擺擺的走過哲徑 [1],然後坐未圓湖旁的石凳。風和日麗,我脫下雙鞋,赤腳向湖裡伸,擾擾攘攘。和煦的陽光灑在腳上,好不寫意。與樹木同居,這等清新在現在的香港可在哪找到呢!

可是不久之後,我開始覺得有點不妥。怎麼那個李兆基樓 [2] 可以如此的「商場」(在此作形容詞使用)?!落地玻璃,冷冰冰的米白色牆壁,涼徹心屝的冷氣,讓我想起某幾間大學的建築特色-(高級)大型商場。彷彿我們在這裡買完東西,消費完畢後,就可以瀟灑的離去。那個甚麼鄭裕彤樓 [3] 又有異曲同工之妙。Anyway,算了吧,幸而中大大多的建築還未這樣的商場化,例如新亞的錢穆圖書館和崇基的眾志堂等等。怎樣說我也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樹林吧。

不過,原來這些樹木並不是那麼的孤單。隨著三改四,有幾個新書院和新辦學大樓須要建成,例如眾志堂旁邊的 TITB(Third Integrated Teaching Building。笑了。)……哎,我在此也懶得說太多,大家快去經歷經歷、感受感受吧。若有甚麼特別的感受或意見,歡迎隨時聯絡報社周編輯(詳情請看封底內頁)。

[1]:中大文化徑,又稱哲徑,位落崇基學院的嶺南運動場側。據說此命名的由來是因為這條徑的地面(極度)凹凸不平,人們行走時能夠感受到人生的挫折坎坷,但仍須堅持不懈的走下去,體現哲理。哲徑除了圍繞著未圓湖之外,其起點還有個傳聞有條刻上了與崇基辦學精神結合無間的對聯的楹柱,各位同學大可以前往一探虛實!

[2]:李兆基樓,原名為 TCW(西部教學大樓)。因為 05 年啊四叔捐了五千萬給中大,故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充分體驗香港建築物的命名特色。位於大學本部,有部連接本部及聯合書院的三層「穿梭升降機」。

[3]:鄭裕彤樓,大學火車站旁邊。俗稱「BA 塔」,商學院專用的教學大樓,鄭裕彤樓的命名原因與上面的相去不遠。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