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使人們面目全非
文:Czior

有人說︰「讀書都係讀幾年啫,理咁多甚麼甚麼校政有乜用」。

這也貌似符合某程度上的真相,一如前校長劉遵義所言:「學生不過是顧客,而大學只是茶餐廳。」我想對於校方或是校外相關的權力架構來說,學校的確可以用茶餐廳模式去理解︰學生就像顧客一樣,在老闆眼中不過是一張張會移動的鈔票,即使檸茶多加半杯冰、碟頭飯偷工減料、剝削員工、以至計劃推出更「高質素」的貴價套餐,無非是利字當頭而已。

然而,你無視權力的存在,或沉默不語,這可以說是你個人「自由」的決定,只不過這更是把自己的權利和權力拱手相讓到他人手中,使得把持權力的小撮人更加肆無忌憚。

下文稍稍舉出數個例子,說明真相是他們的眼中從來看不見你與我的面孔和感受,亦不在乎。

 

嫡系院長

2006 年底,中大教務會通過以校董會委任制取代原有教師一人一票選院長。當時引起校內外的不少輿論,質疑為何教務會會倉卒宣佈改制建議,將原本運作良好又能體現大學「學人自治」精神的票選,改為直接委任制。而改制內容更進而「涉及所有中大教師的基本權利,動搖大學的管治原則」[1]。

當時數個團體發起聯署聲明,訴說「我們不反對改革……但校政改善必須合乎民主參與、理性和透明度的原則」,並表明在未經廣泛深入的諮詢和公佈改革的實質意義前,不應以「管治效率」作為說服公眾的話語,更需尊重大學「學人自治」的精神。

如今各書院和學院院長均由校董會直接委任,即使我們質疑某位某位從國外聘請的院長能否作出適合其學院的決策、或校董會到底會不會用人惟親、甚至追問委任制背後校方中央集權的意圖……我們最多可以「馬後炮」檢討各位院長的「管理成績」,至於到底接下來誰人上任,已經完全輪不到師生們關心了。

[1] ︰內容參考〈聯署行動:關注中文大學委任院長制〉。

教學素質沒所謂

儘管教資會多番聲稱重視教育質素,但過往不少聲音反映其撥款方針和高等教育方針直接導致教學質素被忽視,簡單來說,教資會和校方都偏重提升研究數量和質量,並鼓勵教師多投入研究工作,為的就是提高國際排名和競爭力。

之前有一群高等院校的教職員組成關注組,就教資會忽視教學的邏輯提出反對意見︰「教資會公然鼓吹大學將取得研究經費的教職員工作,交由短期合約制聘用的替假教師負責。此舉無形中向教師宣示研究比教學重要,而短期合約制聘用的教師可取代資深教授。另一方面著作成績成為升遷的主要指標,將更進一步扭曲研究與教學相輔相成的重要意義。這些不合理的手段,除影響教育素質,更間接向學生宣揚錯誤的向名利看的價值觀。」[2]

姑且一眾教職員都知道叫他人替課未必有利同學們的學習,箇中令人更不解的是教資會與管理層「重研究」的邏輯,要知道若果沒有相應平衡教學質素的政策,教師的工作負擔必然不勝負荷,兩害取其輕,那麼付出的代價必然就是教育質素被忽視。

[2] ︰內容參考〈UGC 關注組聲明〉。

 

學額「大」洗牌

數年前教資會正在商討新一輪三年期的撥款計劃的時候,提出要求各院校抽出部份學額(約 7.5%,總共涉及 1 千多個學額),再由各院校競投上繳的資源以開辦新課程,由教資會全權負責審批,決定相關資源該花落誰家。最後中大和港大成了今次「競爭」的大贏家,不但全數取回上繳學額,還獲額外分配約百個學額。[3]

試問學校決定從哪幾個學科抽取學額的時候,會選擇那些有「大好前途」的學科嗎?又試問要向教資會提交具競爭力的新課程規劃,難道又願意壓賭注在社會大眾都認為「無出路」的學科上嗎?

如此制度不但將「教育」當成「商品」的心態表露無遺,若得以繼續推行,更是直接危害了社會較少需求的學科的生存空間,而院校學術風氣無疑會慢慢向「商科」傾斜。

[3] ︰內容參考〈U G C 摺埋:教資會如何干預學術自由〉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