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nry

1989年,除了是中國爆發學運的一年,亦是東歐5個國家的獨裁政府倒台的一年。這些事件的同時發生並不是巧合──八九民運,實際上是處於整個蘇東陣營人民要求改革的潮流之中,相互影響。

八九民運前的東歐

東歐的社會矛盾由來已久,受蘇聯壓力,當地各國並沒有政治經濟上的自主權,被迫跟隨「蘇聯模式」。

首先是遵循史達林的經濟政策,即集中發展重工業,一方面是要增加工人數量以實現所謂「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專政」。另一方面,因為要和西方進行軍備競賽,以重工業為主的軍事工業的重要性隨之大增。可是,產業過度單一化導致塑膠和化學品等需求更高的其他工業受到忽略。

況且,資源雖由中央統一分配,但由於專制統治下官僚體系貪污腐敗,沒有有效的制度去控制成本和效率,令錯配時有發生,例如把工廠設於運輸成本高昂的地方,推高了產品的價格,再加上生產過程重量不重質,所以東歐出口產品在世界市場往往不受青睞。

此外,還有被迫增加軍費維持獨裁統治等等,此種種原因都導致東歐經濟下滑,政府財政緊拙,唯有向西方國家借債度日。進入八十年代後,連年赤字的政府由於債務過高,不單無法再向外舉債,而且需要低價出售(部分甚至比成本更低)或直接以出口產品抵債,於是政府為增加收入而推高物價,但又沒有相應提高人民的薪金。

蘇聯的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上台後,推動大幅度的政經改革,政治上的開放政策包括開放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而經濟改革則有開放外貿、增加企業私營成分等,另外對東歐各國的干涉亦有減少,各國政府不能再如從前般倚靠蘇聯軍隊鎮壓人民,導致這些國家不得不回應人民的訴求。

但是,東歐各國始終不敢推出如同蘇聯的大型經濟改革,以免負起社會經濟動盪的責任,只有施行像增加小型私營企業的數量之類流於影響細微的政策,但這些根本無助解決問題。於是,人民只有用自己的力量推動更大的改變。

比如在波蘭,政府的困境令八十年代反對派團結工會的罷工活動能夠獲得大部分人民支持,在中國的民運開始前三個月,波蘭的社會運動已經取得成果:反對勢力將能參與一場半開放的國會選舉。緊接著,匈牙利政府亦表現出與反對派和解的態度,開始討論到多黨制的過渡。而同一時間,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示威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東歐改革浪潮中的中國

此時的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十年。不難發現,當中國埋首於經濟改革而忽略政治改革時,東歐卻恰恰相反。儘管東歐和中國所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可是人民面對的根本問題的相似,加上各事件的發生在時間上的吻合,令兩地的抗爭近乎同時進行,互相影響。事實上,不論東歐的計劃經濟還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模式,都有很大部分社會問題是出於官員的貪污腐敗和政府的欠缺制約。另外,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在蘇聯實行經濟政治各方面的改革,某程度上令東歐和中國兩地的人民都開始質疑,類似改革根本是有可能實現,只是自家政府不願意推行。[1]

中國的知識份子從中受到較大的啟發。例如王丹就曾撰文指,波匈捷等國的例子證明,政治改革必須有人民由下而上的爭取,否則政府將難以受到推動。另外,波蘭政府的改革,亦令部分學生對抗爭抱持過份樂觀的態度,認為中共同樣不會阻止他們的集會,並且會聆聽他們的聲音。於是當胡耀邦突然在這股思潮期間逝世,民運就自然爆發。

然而,相比起東歐對於中國的影響,六四在東歐人民心中所刻的烙印也一樣舉足輕重。

同時,在地球的另一邊

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訪華,此次中蘇外交突破吸引了東歐各國的傳媒採訪,從而令中國的民運不只在西方世界,也開始在東歐廣為人知。6月4日當天,在屠殺發生後幾小時,波蘭開始了42年以來的第一次大選。北京屠殺的消息在波蘭很快傳開,儘管選前的民調顯示不到任何決定性結果,但最後團結工會仍然大獲全勝。

跟隨著波蘭的步伐,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亦相繼出現類似的和平變革:領導人請辭、放棄一黨專政,並且舉行了自由開放的選舉。然而,亦有政府以武力脅逼人民以求自保,但最終亦敵不過人民的力量,例如羅馬尼亞政府便在流血革命下倒台。

最後在蘇聯,戈爾巴喬夫面對各加盟國中的人民示威,開始下放權力予地方政府,然而結果卻助長了各地分離勢力的坐大,14個國家相繼脫離蘇聯的控制而獨立。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地方政府亦逐漸架空了蘇聯政府,最後更解散蘇共。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蘇聯不再存在,蘇聯正式解體。

經濟改革是禍是福?

東歐民主化後,經歷了一系列的急速經濟轉型,當中雖然能使一部份的經濟困境獲得解決,但同時亦帶來不少新問題。例如在大選後的波蘭,經濟改革阻止了食物短缺、通脹嚴重等問題,但同時由於不少國營企業因而倒閉,加上「鐵飯碗」不再,大批工人失業,失業率由改革之初時接近零升至該年年底的6.5%,而且仍然繼續上升。

又例如在各前蘇聯加盟國,在蘇聯解體後的十年間,貧窮人口上升十倍以上,原本全民免費的基本醫療和教育都因開支削減而受到影響。1992年當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後的第一輪經濟改革出台後,更導致該年通脹率急升至2,520%。

這些問題,也許似曾相識,因為當中很多與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所遇到的幾近一樣,只是程度之分。

結語

八九民運的發生,固然與中國的經濟改革有著莫大關係,但同時在國際上亦不是一件獨立的事件,而是冷戰末期整個世界急劇變化的一部分。東歐的政經改革儘管因而加速,但亦不是一帆風順。

[1]: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的經濟改革實際上導致了蘇聯經濟崩潰,最終成為及後解體主因之一,影響遍及各前加盟國並持續多年。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