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湖淬筆】 校長的生育經濟學 心湖淬筆 文/尤里安 某間厲行「戀禁」的中學近日被指當眾公佈拍拖學生名單,輿論譁然,斥曰侵犯私隱。手段容或過激,規訓背後的思想卻尋常而老土,該校校長自稱年少時有同窗因戀成孕,早為人父,放棄升學做基層工作賺錢養家,結果無暇看顧孩子成長,家庭破碎。 口中噴得出這種老土,需要的不是信心的一躍,而是信心的好多躍。校長口中的「愛不合時抱恨終身」,說穿了其實是否「最心痛是,戴得太遲」?大抵不會因戀成孕的同性戀伴侶,是否可以在該校日日開心搞Pride Day?在那個就算只得小學學歷在工廠打工亦可月入過萬的七、八十年代之交,一個高中輟學生有幾大機會找不到堪可餬口的工作?將家庭破碎歸咎於「中學生談戀愛」,經典程度堪比客機失蹤/失事然後怪罪萊特兄弟發明飛機。馬來西亞政府看上去再無能,也說不出同等級數的台詞,但我們卻有這樣的校長,而且很可能不僅僅得一個,個個安然公帑支薪六位數字。 為甚麼安然無恙?因為他說中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窮人就不要生仔! 試試換個場景,假若你出身豪門不愁衣食,生了孩子有幾個工人照顧,你喜歡的可以繼續讀書,不喜歡的養幾年孩子家族生意預留了位子等你去坐,早點生養遲點生養可還有分別?再換個場景,假若你年過五十身無車無樓薪水只及工資中位數(統計處去年第四季數字是月入一萬五千元),一把年紀結婚生子還是被人當不自量力,街頭巷尾等著看你領綜援家暴跳樓。 既然生孩子的重點不是年齡而是錢,學校的許諾,自然是你乖乖地讀好書之後保證有筍工。果其然耶?連張建宗也承認全港有十四位持大學學歷人士要露宿街頭,不曉得有沒有回去中學母校痛毆他們的校長。美國名門大學Duke University一年學費四十八萬元,尋常家境學生往往學債纏身,有女生甚至要拍AV支付學費。注意,Duke University在美國還算不上最貴的那一批大學。 校長大人的「戀禁」,背後是四大價值教育: 第一,如前述, 窮人不應生仔; 第二,養大孩子是父母二人責任,不應妄想有外人協助; 第三,升學是求職就業(亦即生活)的唯一保證; 第四,升學是單程路,中途退出就不得回頭。 四大價值之下,鏡頭一轉,我們看到這一幅熟悉的景象——初婚與初育年齡持續推高,皆因教育普及文憑貶值致使人人追求更高學歷以踩在同儕頭上,在學時間延長又導致較遲投身勞動市場賺錢,多讀兩個學位則導致學債加倍要更遲才賺夠錢填平赤字可以開始儲錢,接下來樓價永遠升得快過人工儲首期越來越難(申請公屋?房屋署長恨不得將過來申請公屋的大專生人人倒吊燒腳毛),到儲完首期終於喘一口氣想儲奶粉錢,你父母也差不多到了輕則糖尿病高血壓重則中風老人痴呆的年紀,是時候幫手付醫藥費了。一日未窮完,「愛不合時抱恨終身」此一老土咒怨,適用時期就一日不限於中學年代。 人口政策上有個詞彙叫「人口紅利」,意謂某段時期人口裡年青力壯的勞動人口比例高,這時候社會生產力好,儲的錢多,經濟蓬勃,故云「紅利」。那當然,出得嚟行預咗要還,待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比例下跌而撫養比率上升,新一代年輕人肩上擔子就更重,要生孩子恐怕更多顧忌更想拖延,繼而出生率一跌再跌,惡性循環。想想,要是你四十歲才生育,到你孩子廿五歲讀完書剛剛找工作,就要養起夠鐘退休的你了,她還能有怎樣的未來? 當個別案例變成普遍趨勢,社會注定萎縮衰微。「愛不合時抱恨終身」,應該有另一個宏觀的解讀與解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尤里安。鬻文之徒,蝸居中。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八 − = 1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