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卓禮

 

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有多少人能養成調理身體的習慣,「預防勝於治療」也只會永遠是空話。

這一兩個月,香港急症室又出現爆滿的情況。這情況其實每年流感高峰期都會出現。據醫院管理局的統計,2013-14年度急症室的總求診人次超過220萬,流感病人往往要等候好幾個小時。面對如此峻境,政府一直未有投放足夠資源予急症室服務,實是難辭其咎。

病發時的治理固然重要,但病發之前的預防也是不可或缺的。現今醫療制度欠缺預防措施。流感疫苗效用成疑,因為疫苗只能針對某幾種病毒,而流感病毒卻有成千上萬種。其低接種率(14%)也反映人們對於預防流感的意識不足。

 

中醫預防有法,調養才是治本之道

其實預防有很多面向。認真休息──如不上班、不上學、多睡一點,讓身體自己回復就是其中一方面。如果想較有系統地調理身體,中醫的醫療服務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現時醫管局轄下有18間中醫診所,由大學及非牟利機構合辦。但是,每100個香港人只有12個在生病時會向中醫求診。

中醫其中一個預防方法是飲食調養,即是注意飲食的選擇和搭配,從而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相信大家對此並不感到陌生,只是不清楚背後的原理而已。例如,在天寒地凍之時,喝一杯熱烘烘的薑茶,你就會覺得全身暖和和的,這已是中醫飲食調養的方法。中醫理論認為,生薑有溫胃和中的作用,所以飲薑茶能夠驅寒。另外,當你喉嚨作痛的時候,你也知道不要吃煎炸食物,雖然不知道原因。從中醫的角度看,煎炸食物為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傷陰助火,火熱之邪上攻則咽痛更甚。

飲食調養之所以能夠預防流感,是因為選擇合適的食物能夠使我們的身體回復平衡,並增強我們自身的正氣,預防流感,但也要視乎每個人的體質及天氣情況。而且因為食物的作用需要累積,所以我們要持之以恆地實踐飲食調養,才可逐步改善體質。

 

欠缺預防意識,有其社會制度根源

其實,未雨綢繆是老生常談,但遺憾的是,現代的社會制度卻偏偏不容許我們花時間去注意飲食的搭配。現時香港人一周平均工時達50小時,遠比其他已發展國家高。當你一天工作10小時,回到家後身心俱疲,還怎麼有精力去計劃飲食?即使不幸生病,想到的基本上都是吃藥,而不會考慮慢慢調理好自己的身體。

即使大學生未踏入職場,我們也能或多或少體會到急促的生活節奏。當學業繁重時,固然不會有空理會自己的身體狀況,但即使比較空閒時,我們也不會特別去注意飲食的搭配或身體的調養。因為,急促的生活節奏不但令我們難以調理身體,更逐漸改變我們對於調養身體的理解。我們平時忽視身體的狀況,只有生病的時候才覺得需要處理。我們的生活習慣,以及對身體、健康、生病等概念的理解,其實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人們忽視預防的重要,正正就是社會種下的惡果。加上醫療制度缺乏具系統的預防政策,令情況雪上加霜。

欠缺預防意識的問題,固然是醫療制度的缺陷。但有缺陷的何止是醫療制度?如果香港人依舊要長時間工作,每天依然是身心俱疲,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有多少人能養成調理身體的習慣,「預防勝於治療」也只會永遠是空話。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