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傻鴨、何靜姍
文:傻鴨

11 月 11 日起,網民發起「黎明行動」,癱瘓交通以號召「三罷」,故中大停課三天。直至 13 日,校方突然宣佈提早三星期結束學期:「所有在大學本部進行的課堂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科目亦將即時取消,直至 2020 年 1 月 6 日第二學期開始。大學將成立一特別小組處理有關第一學期科目評核以及學習支援的詳細安排。」

前所未見的提早結束學期,引發了一堆與教學、評核相關的問題。而當時的應變決策以校方為主導,卻忽略了學生、老師和員工的需要。這篇文章集中書寫老師的經驗,讓我們從這次罕見的情況中,了解教學、評核,以致大學教育是甚麼的一回事。

▋  時間線

日期大學校方教師同學
11 月 13 日(三)校方宣佈提早完結學期,並會盡快公佈詳細安排。
老師:???


C教授(化名):所有教員都唔知要點配合。
同學:唔使返, 正!但駛唔駛做功課?學分計唔計?
實習中的同學:What?咁我仲洗唔洗返工?

11 月 18 日(一)校方緊急應變小組宣佈所有課程安排將由個別老師自行決定。老師:???
同學:吓,咁個個 Course可以差超遠?會唔會變到好唔公平,抽獎睇彩數咁?
11月13日-20日老師:無限開會,心想 Grade deadline 係幾時呀,Email 被同學炸爆了。
同學把老師 Email 炸爆了。

部份學系關注組和中大教務會*學生成員相討反映同學擔憂。

個別系會聯絡學系詢問教學和評核事宜。
11 月 21 日(四)校方向老師發指示,交 grade 死線由 1 月 3 日順延到1 月 15 日。
校方更要求在下一日內於 Blackboard向學生公佈最新評核安排。
B 教授:OK,知道交 Grade deadline都安心啲。

K 教授:忙,要更新評核安排、錄 Lecture同整理筆記。

11 月 22 日
(五)
教務長與教務會學生成員進行會議,學生提出不同學案,包括 P / F和Late Drop 機制。老師在 Blackboard 公佈評核安排。
11 月 26 日(二)校方發緊急公告給老師,指所以科目放進的 Late drop和 Pass / fail 的機制,若老師或學系要退出,便要在下一日內匯報。A 講師:明明一開始否定 Pass / Fail,公佈咗啲安排,咁老師就走左去做㗎啦。轉之前都冇諮詢過前線實際要做野嘅老師,咪增加哂啲行政成本囉。

B講師:朝令夕改⋯⋯都係睇定啲先同同學交代,費事又要改。

E 同學:其實之前建築系嘅科係冇得 Pass / Fail,不過系會爭取左之後就可以,令我覺得 Department都肯聽同尊重同學意願。
11月27、28日個別老師通知同學要再次延後公佈評核安排。
11月29日考試及註冊組(RES)發Email給同學,交代同學可在 12 月 10 前申請把科目轉 P / F 或 Late drop。老師再次更改/更新評核安排,和解答學生對 P / F、Late Drop 的問題。
C 教授:同學要揀左 P / F 我先會講 Grade,個選擇唔可以建基於知道自己成績差。評核係為 Learning,唔係為 Un-learning。

L教授:我公佈咗Mid-term嘅成績分佈,令同學對自己成績有估算,再決定轉唔轉P/F。


12 月 10 日後

老師得到選擇 P / F 和 Late drop 等同學名單。
同學:Time to 做功課 / 溫書 / 咩都唔使做

教務會是中大的一個決策機構,權力僅次於校董會,也是學生能參與的學校最高架構。所有與教學相關的決策,包括核心科目(PE、IT、大中大英)、Reading Week、學術自由、深圳分校證書等,都要在教務會通過方可推行。每年都能經全民投票去選出學生代表參與教務會,今屆共有 9 名學生成員,每學院皆有學生代表,唯商學院出缺。

***

▋  Act.1: 「老師自決」,學生擔心

11月18 – 22日:
校方在 13 日突然結束學期,它本應為後續教學和考核負上責任。然而,校方緊急應變小組在 18 日卻指「課程安排將由個別老師自行決定」,美其名是尊重老師自主,但其實就是把複雜的教學和考核推卸到學系和老師身上:「有咩事,你搵老師啦,唔好問校方。」(設計對白)這也誘發了同學對公平性的疑慮:不同學科的工作量會差很遠嗎?大學核心科目(即 N 班大英、大中、IT、PE)會出現不一的評分標準嗎?

得知校方在 18 日的宣佈後,教務會學生成員便與部份學系的罷課關注組會面商討,並於 22 日與教務長開會。會內,教務會學生成員以公平和體恤同學為前提,提出數個方案(A. Pass/Fail;B.可豁免期末功課,但科目評分最高只可限於某標準(如:B+);C. 正常方法評分,但校方須要求老師酌情處理),並建議校方直接批准所有 Late Drop 申請。最終,在 26 日的公告中,校方接納了 Pass / Fail 和Late Drop 的評分機制——同學只要在限定期內,向考試及註冊組(RES)交申請表,不需解釋,便可 Late Drop,或轉為保留學分但不計 Honor 和 GPA 的Pass / Fail 機制。

▋  Act.2:朝令夕改,做死老師 

11月26日後
校方在 21 日給了老師指示,要求在一天內於 Blackboard 公佈安排,A 講師指:「你講完,我就去咗做㗎啦。」豈料,學生施壓後,又統一推行新的 Pass / Fail 和Late Drop 機制,要老師一天內回應,頓時殺老師一個措手不及,老師們大概心想:「之前都冇講過?」A 講師也說:「RES 同事應該做到傻。」

同學固然歡迎新機制,但老師的感受則較複雜。一些老師認為學科知識重要,希望學生能在做論文時鞏固知識,故怕 Pass / Fail 影響同學學習動機。另外,老師之間Pass / Fail 標準不一,有些老師指明「Pass / Fail 也要交齊功課」,有些老師則說「Pass / Fail 可交少一份功課」,有老師則取消所有功課,說明了 Pass / Fail 機制並不是救世良方,機制本來可能有著公平性問題——有同學可能甚麼都不用做就完Sem,有同學的功課卻多了。

▋  Act.3 校方停課,老師扣糧?!

校方結束學期時,沒有解釋老師是否需要繼續教學。全職老師煩的是教學與評核,但兼職老師煩惱的還有薪金問題。筆者知悉,不少兼職教師面對可能被扣糧的困境。

一般而言,兼職教師是一個 Course 一份約,而每份約的出糧方式是時薪 × 合約時數。由於學期提早完結,許多兼職老師沒有了 12 小時的課(4 堂×3 小時)。而W 講師在 25 日收到學系安排,指老師處理教學和考核,如改功課、考核和錄網上Lecture,最多可計 9 小時薪金,意味兼職教師因停課而被扣 3 小時薪水。而 W 講師認為系方要求不合理,因為其課堂難以被網上錄影取代,而科目本來沒有期末功課,不欲無故增添學生課業,故拒絕系方要求。最後系方只計他 1 個小時的薪水,變相剋扣他 11 小時薪金。

上述可見,老師面對校方的指引時十分無奈與被動。明明是校方主動停課,但卻沒充份考慮或諮詢前線老師就頒發指令,又要求老師快速回應,甚至為兼職老師的應得報酬加設新條件,反映校方一味要求行政順暢,員工工作量和教師教學堅持則不受重視。

***

▋  1000種評核模式

基於學期完結和新評核機制,加上 Pass / Fail 機制本就是「魔鬼在細節」,故促成了各式各樣的評核模式。然而,一般同學對評核的理解是片面的:畀多功課 / Keep考試的老師比較嚴、不太體諒學生,而Cut功課 / 考試的老師是「天使」啊!

為方便理解,筆者將受訪老師的最終評核安排分為以下四類,背後考量不一:
● 取消所有餘下考核
● 保留考試
● Optional 考試/功課
● 特別做法

A:取消所有餘下考核

LING 1000 語言學導論

語言學必修課,文學院Faculty Core:

「學生情緒狀態」

語言學的施教授決定取消餘下功課和考試,直接擴充已完成的 35% 評核至 100%。「當時我最擔心就係如果畀多份功課,最後有同學因為情緒問題做唔到,咁個評核對佢哋咪好唔公平。」她提到:「其實我自己住 Campus 嘅,咁我純粹喺周邊見到(中大二橋衝突),對我情緒都有相當影響。如果學生係有參與過嗰幾日嘅事,咁我覺得佢情緒上已經 Handle 唔到功課。」她承認這樣處理令同學「冇得追 Grade」,但助教已事先公佈中期考試成績,讓同學能判斷是否選擇 Pass / Fail。

B:保留考試

ACCT 2111 財務會計導論

商學院一年級或二年級必修課:

「學生未來工作和學習」

商學院的李兆波講師保留了期末考試,因為教學本已接近完成,「最重要嘅Financial statement accounting analysis 本來係學期尾先教,但我已經特別調去學期頭教。」他指學生未來可能還會讀更多會計科目,而學科的概念對同學未來很重要,「例如公司估值要識,因為出去做野可能遇到」。

C:Optional 考試/功課

一個理學院必修課:

「學習模式差異」

理學院的 X 教授(化名)提高了已交的功課和中期試的比重。考慮到一些同學認為自己在中期試時考得不好或習慣在期末追 Grade,他安排了 Optional 的 Take Home Exam,而為公平起見,其分數影響只在一個 Sub Grade 內。

D:特別做法

一個教育學院一年級選修科:

「齊上齊落,公平公正」

教育學院鄭博士認為單單計 30% 平時分對同學不公,「反映唔到同學嘅學習成果。」顧及該科是 Year 1 的科目,不計 Honor,因此,他在 WhatsApp Group與全部同學提議取消所有評核,並整班轉 Pass / Fail,「Pass / Fail本來係同學個別決定,但淨係得平時分我都畀唔到 Grade。」  得到全部同學同意後,鄭博士向學系匯報此安排。

UGEC 2916 認識都市農業:

「按同學需要製訂不同方案」

劉海龍講師考慮到同學可能想先處理本科的功課和考試,把兩份功課(一小組報告,一個人論文)的死線大大推遲至一月初,也讓 Pass / Fail 的同學做少一份功課。他事先詢問學生小組報告工作進度,希望知道同學情況和進度方作決定。由於選擇了 Pass / Fail 的同學可能會放棄小組報告,他增添可替代小組報告的Individual make-up essay,讓餘下組員可以繼續使用之前已搜集到的資料完成課業,「唔想晒咗同學嘅 Effort,亦唔想同學要 Extra 做太多。」

以上反映老師考慮評核時,目標其實都是為同學好。而這次變故,加大了老師對評核的決定權,老師得把不同教學考慮放在同一擂台上競技(老師可能要糾結一番:「到底是同學的心理還是學習重要?」),也衍生了學生間工作量差異頗大的情況。不過,一些老師的嘗試讓我們看到師生關係的新可能,開放了空間讓同學參與評核的決策。無論如何,比起單純功利的計算,我們至少要明白評核背後謹密的思考和老師的教育理想。

▋  失落的教學

在是次停課中,同學的側重點往往在於評核,卻鮮少被提及對教學的影響。校方其實也沒特別處理教學部份,只是讓老師們快點在 Blackboard 公佈安排,彷彿損失數星期的教學並不重要。然而,教學真的那麼不要緊嗎?

學期提早三個星期完結時,老師進度是課程的 6 到 8 成不等。大部份老師已在 11月尾或 12 月初把教材放到 Blackboard,如:課堂錄音、PPT 等。然而,不少受訪老師認為只有少數同學看過,也表示難以檢討網上教學的成效。一些老師覺得網上教學不足夠,例如理學院的 X 教授,就在開學前辦了三堂 Optional 的 Make-up class,教回最後三星期的內容,「我教啲 Foundation class,之後高年班可能用到啲基礎知識,咁最好教返。」

我們不能不承認,科技是無法完全取代面對面授課,「Lecture 可能都可以用科技處理,但 Tutorial 就唔得。」文學院助教 Q 提出。「對文科、社科嚟講,傾本身好重要。如果淨係想知同學明唔明,係可以用 Online quiz check 到。但最緊要係傾同諗嘅過程,因為喺 Tutorial 侷住坐低九個字,咁聽到其他同學嘅感想咁啱又想回應下,先至會出現啲討論。」同時,面對面授課對現代語言學科必不可少,因為老師能在與同學的互動中糾正同學發音等,現時網上授課的模式未能顧及這種課堂的互動。因此,以手語學科為例,手語(一)未教授的部份,則會留待新學期的手語(二)教授。

另外,面對突如其來的學期終結,一些老師會有點鬱悶,大概就是無法好好為課程收尾。同時,一些課程設計完整,沒了最後幾堂有損課程本身的意義。

劉海龍講師坦言感到可惜。在認識都市農業一科中,他與學生自 9 月起便一起在AIT(建築學大樓)天台種菜,本來種的白蘿蔔、生菜、蕃茄都準備在課程最後的收成派對中吃掉。可是,經此一役,農作物有 TG 疑雲,學生在停課後也難回校種菜,故沒有辦到收成派對。

一名文學院同學提到她所修課程本有整全的設計,不同文本皆是解答課程提出的中心問題。她惋惜道:

「教授就係個靈魂人物去 Guide 我哋去經歷成個思考歷程同了解不同思想家嘅爭議。成個課程、思路都係佢編排,都想聽佢講佢嘅睇法。依家冇咗最後收尾同總結個堂,個課程就好似打開咗好多個潘朵拉嘅盒子但閂唔返咁……」

▋  結語

這次停課前所未見,校方未能妥善處理也情有可原。然而,大學終究是育人和傳授知識的地方,校方實在應該更重視今次事件對教與學的影響,而不是無視上學期的亂局,若無其事地開展新學期。事已至此,唯望眾人,不論是校方、老師、同學,都能藉今次事件反思大學教育和評核的本質。至於未來如何在校園延續這些思考,甚至帶來改變,就靠大家了。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