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裔街坊不捨人際網絡 「原區安置好似中六合彩頭獎!」

2005 年起遷入九龍城的泰裔街坊王女士,現與兒子媳婦一家,以及另一位泰裔同鄉何女士合租現今位於重建區域啟德道的單位。

大廈因年久失修,單位內的牆壁霉跡斑斑,因下雨而造成的滲水問題在夏天尤為嚴重,王女士無奈說道:「宜家訓教個頭都唔會向住發咗霉嘅牆,滲水嘅話只好係旁邊擺水桶裝水」。此外,牆上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痕,生鏽的鋼筋外露,甚至連露台的門都關不上,任由外面的灰塵和雨水吹進屋内。「業主好心肯減租,所以都唔好太多要求(維修),住得就住啦」。但王女士坦承擔心有加租壓力,所以一直沒有投訴失修問題。

四人住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簡樸,日常生活大小事均離不開同鄉的幫助。王女士的朋友有部分是泰國同鄉,也有不少是同事。平時閒來便會相約家中做客,有時候也會去公園聊天,談談遠在泰國親人的近況以及一些生活逸事。此外,朋友間亦分享日用品,除了家中四把泰國同鄉贈送的電風扇,很多家電用品如雪櫃等,都是他人送贈。訪問當天,更有街坊在王女士的門口放下一袋蜜瓜便離去。在重建初期的人口凍結,也多虧朋友提醒登記才有賠償,王女士才匆忙回到住所完成程序,可見多年的感情已經形成緊密的網絡。

兩街之隔的潮州雜貨鋪,便是王女士九年來工作的地方。王女士憶述當年自動請纓上門見工,「我本身識老細,我同佢講,如果你請人嘅話就請我啦!」她與老闆交情不錯,舖頭有一半員工是泰裔街坊,令她非常喜歡現時的工作,「如果重建之後搬到去其他區,我轉兩次車都要返嚟呢間舖頭做!」王並不介意舟車勞頓,因她最放不下的就是熟悉和融洽的工作環境。

「原區安置」是王女士最大的願望,「好似中六合彩頭獎!」就算願望落空,王女士直言不擔心因重建迫遷而與同鄉及街坊失散,但期望他日能與同鄉再聚首同一社區,讓彼此生活有所照應。當問到會否返回泰國家鄉,王女士直言不會考慮,指自己年逾七十,且多年來已經在這個社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泰裔街坊勞碌一生 或因重建無奈離開

單位的另一個合租人,有同樣來自泰國的何女士。合租一事,要由王何二人一次九龍城舊區附近公園的相遇說起。

現時 68 歲的何女士,早在 1978 年來港,歷經多次搬遷,最終輾轉至九龍城。何憶述,有一次在區內的公園遇上王女士,便問對方有沒有租盤介紹,自此便認識了她,並一起合租啟德道這個單位,月租 $2800,水電雜費則另計。

拉開鐵閘,右轉走過看不見光的的走廊,盡頭便是何女士的「家」。何女士的房間約 40 平方呎,除了中間僅有一人身位的通道,兩旁均放滿衣物及不同生活家電雜物。訪問結束大約是中午十二時半,她向記者介紹完自己的分租房後,指著桌上的飯盒,「一陣叮熱食完就要返工!」

回首過去,何女士從事過多份工作,從泰國的工廠女工、地盤扎鐵工人,到香港身兼兩份清潔工作,午夜 12 時到清晨 6 時在九龍城街市,下午 3 時到晚上 11 時則在深水埗街道。已經習慣晚出早歸的她表示,在港泰人身兼多職是「司空見慣」的事。另外,何女士亦分享了自己應徵的經歷,指當時自己不諳中文,只看懂報紙招聘廣告上的「清潔」二字,幸好有華裔港人街坊幫忙聯絡,「九龍城樣樣都好!」。現年68歲的何女士指自己記憶和聽力眼力已經大不如前,手指骨亦因多年的操勞而變形,近一兩年更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坦言從未想過要放棄工作,遠在泰國還有殘疾的兒子及孫子們還等著她寄錢。

何女士的工作環境猶如一個「迷你聯合國」,有來自越南、尼泊爾、内地等的同事,大家都打成一片。當同事得知何女士因重建有可能要轉工,紛紛致電道「你唔做嘅話我都唔想做!」除了工作的朋友外,附近的街坊也是她重要的關係網絡,華人朋友經常為她翻譯中文資訊,放假時也會相約去公園打發時間,聊聊家庭和家鄉的狀況,也有華人好奇泰國的宗教,問她「信唔信佛」。潑水節時更加能欣賞跳舞表演,到海邊放蓮花燈。一次她和街坊在公園聊天時,有社工主動提供量血壓服務,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社工也不時會舉辦活動,如送食物、帶何女士和街坊一日遊,「社工好幫得手,我有問題都成日會問佢」。

面對重建,何女士都希望能原區安置,表示「好唔捨得街坊」。但何女士的女兒擔心母親的身體狀態,可能會接她去葵涌同住,不希望她繼續工作或四處走動,何女士感到少許無奈,「可能住多幾年後就返泰國」。

十年人事幾翻新,家鄉亦經已不再是原來的模樣,對王何二人而言,九龍城舊區破落的「家」更像是自己的歸宿。

16 年泰餐廳被劃重建區 老闆:「最唔捨得呢度嘅人同事!」

「如果餐廳唔係開喺九龍城,其他人都唔會識我哋。」

泰裔街坊林先生在重建區經營泰國餐廳長達 16 年,多年來累積了不少華人熟客,在得悉餐廳被劃入重建區,曾有顧客向他表示「如果唔做會掛住你。」除此之外,餐廳與附近的其他泰國舖頭關係良好,食材不足便「走幾步去隔離街」借用食材。同時商鋪的位置鄰近,也方便司機送貨,這正是泰國特色商店希望聚集在一起做生意的原因,「本地人咁鍾意食泰國野,大家都一定有賺!」

林先生表示,最大的願望是能夠「原區復業」,認為「喺九龍城就做咩都得!」對於重建後的種種不確定性,尚未物色到新舖位的林先生直言「唔知點算」,想繼續開餐廳的他更說道:「打工都唔得,無力氣啦。」

面對記者提問,林先生表現得十分熱情。期間,剛好碰上他們家庭聚餐,林先生歲大的女兒從旁為父親翻譯記者的問題。因為是家庭式經營的緣故,林先生表示:「因為疫情,cut 咗樓面,所以(女兒)放學後亦不時會到餐廳幫手 !」
一臉靦腆的女兒,面對記者提問卻毫不怕生。當問到林先生會否因重建而不捨得這裏的人和事,女兒在翻譯時因不懂得如何以泰文表達不捨之情,一口悅耳的泰文突然夾雜了廣東話的「唔捨得」,在場的人都大笑起來。重建的推土機開到門前,對於重建後能否「原區復業」,依然是個問號。也許剛才老闆的一句「喺九龍城就做咩都得!」,不只是指工作上的便利,而是在這個社區扎根十多年所建構的關係與習慣,讓他感受不到拘束。重建加上晚市禁令,本來客如潮來往的商鋪亦變得冷清。在黃燈的映照下,眾人的笑聲令空空落落的餐廳頓時多了分溫暖。

撐[九龍城重建原區安置方案]網上集會
主辦:九龍城重建關注組
日期:2021 年 2 月 15 日(星期一,年初四)
時間:下午 2 時至下午 4 時

活動詳情:http://bit.ly/3ac04YF
方案內容:
http://bit.ly/3aX4XUN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