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學會專題】貞子以外,電視裡的妖怪

文:區刀 . 十月,電視發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政府黑箱作業令市民少了一個免費電視的選擇,在幾日內激起十萬市民上街要求發牌。然而,電視媒體的問題,又怎會是多一個牌就能夠解決的? . 不幸的是,香港長期處於一台獨大的狀態。對於新聞報導、消閒節目和廣告質素惡劣,我們很容易下「引入競爭,提升質素」的判斷,將大型私營媒體的流弊誤以為是個別公司的經營問題。

【如是我聞】「本/土」?

文:李維怡 . 這幾年,隨著各種保育舊區社區網絡、保育天星皇后碼頭、反高鐵撐菜園等等運動,「本土論」興起。同時,除了「保衛社區」、「保衛家園」這種本土論外,也興起了「排外」、「任何事香港人優先」的本土論。兩種本土論,有時混在一起,有時截然分開。不過,「社區」當中包括千絲萬縷的生活痕跡和細密的討論,難以用soundbite解釋;「排外」卻簡單得多,一張身份證/出生證,又或膚色語音,好像可以清楚劃出界線,對大眾傳媒來講容易講,對政客來說容易用。...

【心湖淬筆】The Poor Should

尤尼安。鬻文之徒,食古不化。 . 早陣子聯合國拍了一輯廣告談歧視婦女,在Google搜尋器打了以「women」開首的字句,Google的自動搜尋功能彈出一堆最流行選項,包括「女人應該留在家裡」、「女人應該做奴隸」、「女人不應工作」、「女人不應投票」,等等。即使在據稱先進的英語世界,性別觀念仍是可以落後到令人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