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始習慣改變方便生活

文:劉子僑

金融海嘯,經濟不景,對迎新營的影響似乎不大,規模一如既往,節目活動也辦得有聲有色,氣勢不減當年。不過,眼見街外大公司大企業都說賺少了錢,又要減薪,又要裁員, 而營內免費的贊助卻仍是滿滿一大袋:雨傘、拖鞋、牙膏、牙刷、洗頭水、沐浴露、粟一燒、綠茶、潔面乳、面膜、剃鬚刀……

任誰都知道,在資本主義底下,絕大多數的企業生存的目的,只是為了賺最多的錢。我不禁疑惑:這些企業為何肯免費贊助迎新營?難道這些東西都不是錢嗎?抑或提供這些贊助的開支對它們來說根本微不足道?

想了一回,我決定先上中大的網頁,找一找每年大約有多少人參加迎新營。

中大每年約有3000名新生,當中一半(1500)會參加大O, 約95%2850)會參加細O,而輔員、OC的人數與新生人數的比例幾乎是1:1。如此算來,一年迎新營的總參加人次至少8000

如果將8000袋贊助一字排開,大概可以繞著運動場跑5圈。如果將它們疊起來,足足有200層樓高。我不敢想像,如果把裡面的東西通通倒出來,散落一地,會是一個多麼壯觀的混亂場面。

我想,如果這些企業不去提供這8000袋的免費贊助的話,每年省回來的開支肯定不少。

不過,這一廂情願的想,很快便被徹底摧毀了。因為,接著,我找上了統一的官方網頁,原來單在今年7月裡,它在飲料方面的營業額已經超過2.5億港元。8000枝綠茶,雖然可以用來「擲」死我無數次,但對生產它的人來說,原來真的不算甚麼。

雖然我們對於何謂多,何謂少有了一幅相對清晰的圖像,但在「賺錢第一,沒有第二」的商業運作底下,究竟是甚麼令這些企業願意花這筆錢(儘管不多)?或者應該這樣問,我們這些「通街都係」的大學生,有甚麼值得他們「小」費周章呢?

最基本的解釋莫過於當我們試過他們的產品,覺得好用時, 日後便會買。可是,答案又似乎不止於此,因為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他們大可在街上大派特派,何必在區區一個迎新營裡呢?

不過,街上的行人和迎新營的大學生,始終有個最大的分別,前者是現在的市場,後者則是未來的市場。只是,他們可不能砸壞自己的市場,因此,他們不在街上派,卻往迎新營裡送。

此外,正因為迎新營不是「市場」,以致我們對這些免費的贊助,不會有太多的防範。更不會去想,這些贊助背後,其實在令我們習慣享受著數,習慣享受方便,也使我們日後即使知道了這些著數、方便的代價,也甚難自拔了。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一切」,配合生活上「fit 到漏油」、「餵到埋口」的方便快捷,日漸磨蝕了我們對太易得來的著數的警惕和戒心;紙醉金迷的誘惑,夾雜一浪接一浪的著數,徹底攻陷了我們對看不見的世界的基本好奇及猶豫。結果是,生產者的身影日漸模糊起來,甚至乎我們連自己也看不見,最終一切都在記憶裡消亡,除了追逐方便和著數。至此,大企業對生產者的壓榨,對環境的污染,又可以大模斯樣地繼續進行,甚至變本加厲了。

那麼我們呢?當我們為生活的百般方便歡呼,為銀包裡省的幾個零頭喝采時,我們可曾發現,與此同時,我們也剝削了自己。不明白嗎?不要緊,不如我們一同回憶,我們在中五中七sem break當暑期工的那段日子,或者想像一下畢業以後的我們1。也許,我們比甚麼人都可悲。

一袋贊助,確實不算甚麼。畢竟潛移默化,從來也不是一兩次的事,而且總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待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才悄悄地改變我們。

1:當然,已發達地區的剝削,比起第三世界的剝削仍有一段距離,至少我們用不著面對死亡。不過,一日24小時唔係吸冷氣,就係廢氣熱氣,硬係無清新空氣;12小時生產,做唔可以停手,鬧又唔還得口,唔係就返屋企早抖;8小時瞓覺,都覺得奢侈,而竟然只係因為唔想一日得返4個鐘頭做人──雖不死亦不遠矣。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