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 曾瑞明 1 這專題的目標是呈現幾個論題︰一是應否頒授榮譽學位予 李光耀。李光耀是現代哲王,新加坡在其領導下,成就裴 然,讚辭如是說(見《中文大學校刊》二零零一年春‧夏 號),但劉國英和中大學生會都提出了有力的質疑。 劉國英在〈哲王、「亞洲價值」與新加坡模式〉中把「哲 王」一觀念條分縷析,指出李光耀非但稱不上符合柏拉圖 《理想國》的哲王階模,更告訴我們「哲王」一觀念,本 身是封閉社會,專制主義的產物,不符合現代社會都奉持 的平等與公義等原則。 雖然李光耀算不上是哲王,但學生會(或許是老鬼吧), 在〈抗議中大頒授榮譽博士予李光耀〉中,則指出在李光 耀的威權統治下,新加坡倒像封閉社會︰新加坡在李光耀 統治下,長期一黨獨大,不斷打壓異見聲音——自由民主 等價值從沒有在新加坡出現。 另外,余英時先生的〈新亞精神與中國文化〉一文批判了 李光耀鼓吹的「亞洲價值」,文章沒有在這裏刊登,讀者 可自行參考《新亞生活‧2001年11月號》。唯劉國英在其 文章中作出了幾點補足,也可作為思考「亞洲價值」的一 條鎖匙。 2 中大與李光耀,可能除了在榮譽學位一事上有施與受的關 係,又或學位提供者與收集者的關係外(李光耀稱他拿榮 譽學位猶如集郵),就如萍水一遇。但李光耀,作為一個 符號——一個專權的代表——與中大,還有什麼繫連?這 也是第二個論題。 羅永生認為頒發榮譽學位予李光耀顯示中大人沒有教養︰ 李國章為了辯護頒授榮譽學位予李不等於接受他的理念, 遂說出頒發學位「只問成就,不問理念」。羅認為這與海 德格支持納粹黨的論調如出一轍︰希特勒沒有教養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有一雙神奇的手!〈中大人,你究竟還有沒 有教養?〉一文罕有的引起了中大人在各大報章的熱烈回 響,這裏精選了文思慧和張志剛的回應。 羅永生認為大學雖然應重視多元,但本身不是價值中立的 ,不要忽視對「社會政治價值作帶導作用」。李光耀扼殺 了自由、民主、華文教育等價值,中大授學位予李光耀, 等於中大認同他的扼殺。對羅這番見解,張志剛有激烈的 反應,甚至痛罵其心可誅。 他指出榮譽學位的頒發有其一套成規,就是以成就來衡量 ;他又舉出中大曾頒發榮譽學位予港督柏立基,就是因為 他的「成就」︰成立了中文大學,而不是因為他有人文精 神,推行民主。張認為羅不了解頒授學位的歷史和背景就 反對,是反智。 但問題是,實然如此,是否也得出應該如此的結論?榮譽 學位真的應該「不問價值,只問成就」嗎?或者問得再仔 細一點︰我們希望中大的榮譽學位是「不問價值,只問成 就」嗎? 另外,張舉柏立基的例子也是沒有效的,因為羅的說法不 是「只問價值,不問成就」。只要柏立基有成就,又沒扼 殺很多價值,即使他沒有實現很多價值,也許,唐牟諸先 生也不會反對頒榮譽學位給他的。問題是,李光耀在破壞 和扼殺價值的「成就」不是比柏立基厲害得多嗎?這是不 是張忽略了的地方? 文思慧或可作為羅的另一個註腳,她認為,頒發榮譽學位 以「成敗論英雄」,就是中大放棄理想,和事事圓滑,向 權力靠攏之時。她讓我們反思,「成就論」是否那麼真的 那麼「價值中立」?所謂「價值中立」在手執權力者的用 途是什麼? 3 第三個論題是學生會的抗議方式。畢業禮固然是莊嚴盛事 ,是否應該尊重大會,不在該場合抗議?學生會的聲明對 此作出了解答。對於典禮當日的抗議活動,保安組馬金順 先生卻另有一番見解。 在〈從保安角度看中大示威事件〉一文中,馬金順以保安 角度看畢業禮當日的抗議活動;當日抗議活動有相當的校 外人士參與,馬先生給我們講述他怎樣行軍佈陣——有趣 也卻嚇人的角度。他這樣評價示威人士︰「他們不知尊嚴 為何物,只能剽竊他人的光輝,妄自尊大的批評別人,此 類訛稱追求民主人士,儼然成為現代民主恐怖分子。」立 場強硬得叫人震驚,不知這是否就是「保安角度」? 兩年後,馬先生說︰「我最難忘的是李光耀事件,因為事 前我要不斷與大學高層開會,並獲多多指示(如不准學生 用「大聲公」),受到不少壓力,像是要我負全責似的, 然而我卻毫無實質權力,真的感到無能為力。此外,傳媒 對此亦十分關注,事後我更被時事評論員鄭經翰在大氣電 波公開指責,好不委屈。事件蘊釀了兩星期,其間對上對 下的溝通和人手分配都出現問題,困擾我好一段時間。」 (《中大學生119》)無力得也叫人吃驚,投稿《信報》可 是他自願的吧。 最後,黃曉莊作為「反對中大頒授榮譽學位予李光耀運動 」的一員,告訴我們他們的無力與被動——活動都是校友 、老鬼們作主動,無論是他們對李光耀的知識,幹事會聯 署信的撰寫,都是老鬼包辦。幹事會在這件事的角色,就 像一個「秘書處」。 與其把這看成是一件「醜事」,不如把它看成是思考中大 學生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組織的好機會︰她與其被看作是 現屆幹事的總和,是否可以有更開闊的想像?幹事會能否 和校友、其他團體(包括校內團體)的合作,給他們提高 資源,幫助,擔任中介者、甚至是學習者的角色,這不是 比事事以幹事會為中心,但會務卻一直萎縮那般,來得更 實際嗎? 但願,我們對待李光耀事件不會如李對待他的學位一樣。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