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怕你西條毛

有人問你中大「校園發展」近況的話,唔知你會點答呢?除左PK梯開返、烽火台解封之外,你仲會答啲咩野呢?其實校方在11月9日舉辦咗一個公開嘅「校園發展分享會」,裡面交代中大「十大基建」工程進度之餘,亦透露咗校方對中大發展走向嘅睇法。今次「分享會」有別於以往只有副校長報告的作風,由物業管理處(EMO)和校園發展處(CDO)的工程師現身講解,內容尚算豐富。遺憾當日數埋數埋都只係得四、五十人,仲要有廿個係校方高層,校友、老師加埋又十幾個,得返零丁幾個係學生。既然咁少人聽過,我無理由唔爆下佢講乜架,係咪?

崇基大爆炸

劉去沈來的皇朝更替、三三四的來臨,是否預示著一個時代的告終?中大的校園發展似乎印證了這一點。正在興建中的建築,有一半是位於崇基的,包括:應林旁邊兩座綜合教學大樓(Two Integrated Teaching Buildings, TITB),位於眾志堂和牟lib中間的學生活動中心,以及五低旁邊兩座快將竣工的新書院——善衡和晨興。上校網的話,你更會發現火車軌旁第三座教學大樓的規劃——不過當日未有提及。

新建築的落成將令人流增加,比如TITB就有7個講堂、50多個班房、10多個實驗室,可同時客納3000人上課;人流增加時,就不得不考慮相應的配套設施如飯堂等。未來眾志堂的業務會擴展至二樓,新建的學生活動中心亦會有一所餐廳——校方講明是不賣碟頭飯、近似李慧珍風格的餐廳,價格水平相信大家都猜到一二吧。儘管用膳設施已增加,但仍遠遠追不上崇基暴增的人口,未知校方會否考慮在TITB加建飯堂?

在山腳大興土木固然是因為崇基有地有空間發展,不過當中亦不無校方的戰略部署。會上校方表示三三四後大部份一年級同學早上都會在TITB上通識或者學院要求的Faculty Package;校方更表示就「大學站月台北面加建出口」跟港鐵已有「初步協議」,此後出閘三分鐘直達TITB。「人人說崇基在腳下」唔緊要,最緊要交通方便課室夠多,咁中大就可以搞更多校外課程增加收入啦。

飲水,原來唔係人的需要

根據校方的規劃,未來各學系的基地和上課地點將大兜亂,大量辦公室和教室將易手。舊的建築即使不用清拆,其內部裝修會有如何翻天覆地的變化都無人知曉。例如大學賓館原址,將會成為伍宜孫書院的一部分。在裝修改建的過程中,校方有否考慮保留原有房間間隔、門框、窗戶乃至樓梯設計等建築特色?當中的判斷準則又為何?在校方不公佈「拆卸名單」或者「改建名單」的情況下,有心關注的校友、同學根本很難提出意見,更遑論參與討論如何改建。

校方一再強調「知道校友對啲地方都好有感情,但都要平衡用家的需要,睇下啱唔啱使。」但他們有否真的去了解用家的意願?比如澤祥街教學大樓,跟中大近年興建的建築如西部教學大樓如出一轍,規劃時連很基本的學生需要都沒有考慮:這麼龐大的建築裡頭竟然沒有半部飲水機,同學自備的水飲光後,就被迫購買昂貴的炭酸飲品。唯有希望校方規劃新大樓時,有更多「人性化」的設計啦。

梁球琚樓化身商場?中環價值橫行中大

另一個熱烈討論的項目是文學院樞紐(Humanities Hub)。三三四後文學院各系將盡量被安排在一處,但音樂系、人類學系、藝術系不用搬遷;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日本研究系、翻譯系則會移至「馮景禧—梁球琚」文學院樞紐,成為中文系、哲學系等的鄰居。整個文學院樞紐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交流廳的設計,兩座建築進行裝修時,將在走廊旁加建三個「交流廳」,馮景禧樓一個,梁球琚樓兩個。據聞這是文學院主動提出的,旨在促進不同學系教師、員工交流。三個交流廳各有「主題」,分別為「中國人文文化廳」、「西方文明廳」及「跨學科交流廳」,這些主題將體現於其設計風格。

大家看過這幅「跨學科交流廳」的預想圖後,會否和我有同感——點解咁似商場嘅?唔知交流廳嘅空間使用會否如商場一樣受嚴格限制?唔同嘅員工又能否共同管理這片空間?馮梁二樓沒太多教室,「交流廳」頂多是教員休息室,對同學影響不大,但這些微細設計亦滲透某些價值取向。當我們回到更大的圖像,很難不質疑整個校園的佈局:為何文學院要被調上山,商學院則要遷到交通最發達的位置?澤祥街教學大樓和新學生活動中心的餐廳,為何要走高檔路線?當中校方的價值取態,可謂昭然若揭。

非常可持續發展的黑箱作業

同學知否校方早前聘請了一間外國公司,為校園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設計?今次分享會校方亦報告了這個校園發展計劃(Campus Master Plan)的最新進展:原來計劃的最後報告已於網上公佈,由校方高層和專家壟斷的「校園發展計劃督導委員會」亦告解散,被新成立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取代,跟進校園發展計劃的落實。可持續委員會由校方高層、教師、退休高官校友、工程部門主管及兩名「學生代表」組成。

會上有校友問及兩名學生代表的產生辦法、有否透過學生會協助安排等,校方的回答是「覺得應該由學生事務處(OSA)物色一啲真係對校園發展有興趣的同學,所以無叫學生會幫手」。可是校方在校園發展網頁上卻指,該會學生代表是由地資系及建築學院提名。儘管口供不一致,當中揀選的準則和過程無疑都是黑箱處理。

再退後一步,為甚麼校方(準確地說是行政及規劃委員會)只委任跟建築、工程等科目有關的員生?既然委員會中已有EMO和CDO的主管提供專業意見,員生代表人選能否再闊一點?其實現時校方有不少校政委員會也有學生代表,我有位唸精算的朋友是保健服務委員會的委員,小弟是醫學院同學卻參加了大學設施收費諮詢委員會,看來好像跟我們的專業剛好對調了,但這不是正好能反映更多不同的聲音嗎?

小結

今次分享會校方算係做足功課,講足兩個鐘都未講得晒預備左嘅資料。反過來說可能係資料太多,變咗「分享」會只係校方義務式嘅報告,而無咩雙向嘅交流。真正嘅交流係咪只係與會者提出一啲關注點,校方聲稱會跟進云云就算數?假若校方真係有心促進員生討論,其實應該每場安排少啲內容,寧願搞多幾場,多啲人參與到之餘又可以有多啲討論。會上馮通副校長透露來年一月將再公開舉辦一場「校園交通交流會」,有興趣嘅同學記住留意mass mail啦。


小趣聞:

1. 環迴路近火車軌一段之前維修斜坡,校方順手整左條唔夠100米的小徑,沈校長仲話係「全世界最短嘅單車徑」喎。
2. 原來中大有50%的面積係斜坡,仲未計斜坡上建築的佔地面積添。
3. 黎緊方潤華堂後面會起一座小型污水處理廠,把未圓湖水過濾當水喉水用,預計可以減少引入30%嘅食水。
4. 校方提到PK梯時,係refer to as「行政樓隔籬果條樓梯」或者「果條樓梯」,不過我諗你同佢地講「PK梯」佢地都會明嘅。
5. 中大最北面有塊叫「三十九區」的未開發土地。唔似得「第九區」,裡面無異型,但係將來會有研究生宿舍和研究實驗室。

分享至:

2 Responses

  1. CU Student

    大學設施收費諮詢委員會委員先生,
    想問下你係個委員會度做過D咩, 抑或只係個掛名?

    回覆
  2. also cu student

    不如問下可以係建制內做到d咩?

    大學設施收費諮詢委員會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Facility Charges
    http://www.cuhk.edu.hk/osa/saau/Committee%20Webpages/15charges.htm

    Terms of Reference:
    To review proposals for introducing or revising fees and charges payable by staff members or students for use of University facilities as proposed through the Bursar’s Office and set out from time to time in a schedule, and to submit the views of staff members and/or students thereon to the AAPC.

    建制責任:review proposals+submit the views = 開會 =/= 有say

    咁開會就實有架喇,建制責任外的報導都做埋,無理由都仲係掛名掛,我諗。如果真係想d野平,邊可能靠呢個會。

    回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