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elvin(通識教育學生)

新高中通識科自推出以來,坊間對其成效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此科可以一矯傳統以來,文不知理,理不識文的現象,使學生「通通都識」。然而,更多的人會詮釋通識科為「通通唔識」。前者對通識科的看法,是針對通識科的優點:廣度夠!另外,後者的意見則針對通識科「學無專長,深度不足」的弊端。那麼,通識科是一門怎樣的科目?

新高中通識科的課程

新高中通識科其實是有範圍,而非一門「超級時事科」。簡單來說,這科不會考你ICAC電話幾多號,也不會考你「四大唱片公司會否跟無綫和好?」。教育局在規劃通識科的其中一個宗旨是希望「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理解當今影響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因此,通識科主要分成三個範圍,六個單元。第一個範圍主要探討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第二個範圍則是探討社會與文化。這範圍主要探討香港生活、中國近代發展以及中華文化的起源及其主要特徵、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最後則是探討科學、科技與環境,在這範疇,同學能明白能源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更多有關公共衞生的知識。整個通識科就是圍繞著這三個範疇,六個單元而進行。由此可見,通識科仍是有框架的。

但,有框架都唔一定好教!一句通識,真係玩殘學與教!

通識,真係唔講得笑!坦白講,對學生而言,這科,其實是一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遊戲。這科,除了考核學生的思考批判能力、綜合資料能力、資料提取能力,還有更重要的是,語文表達能力。試問,學生語文根基薄弱,又何以能準確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呢?因此,這科的出現,對這些學生,其實是雙重懲罰。學生語文能力較弱,在語文科的考核中已是弱勢。在通識科中,學生的語文表達同樣也是評核的一部分,故考生們同樣也再一次處於弱勢。相反,學生語文能力較強,便可在語文以至通識科都可獲取優勢。在此情況下,就好似有錢佬可以用錢滾錢的方式去賺更大的財富。反之,草根階層,每天工作,收取最低工資,仍難以應付生活所需。這就是社會的荒謬!同樣,通識科考核的出現,學生淪為考試制度下的犧牲品,也是荒謬!

通識科,除了對學生不仁外,對老師也同樣不義。現今因為未曾培養太多專修四年教育學士的學生成為通識教師。因此,很多現職老師都會兼教通識。在日常已見沉重的教學壓力再添負擔,試問教師可以點頂呀?再者,通識教師在備課時所需的時間,遠超於其他學科所需的時間。因為通識科反對教師直述式教學法,提倡通過小組討論啓發學生的思考,另外也反對教師使用教科書。在不用教科書的情況下,老師要自己全力準備課堂內容。曾經有一位現職老師表示,準備了一個月的教材,在兩堂連堂便已用完。反之,教授中史等有教科書的專科,老師準備的時間便可大量縮短。

除了備課時間長外,通識科對教師的影響更是課餘進修的壓力。教師為保教席,怕不獲學校續約,便盡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除了時間的付出外,更是金錢上的付出。一個通識碩士學位課程便要近十萬元。在此情況下,教師的壓力真的不足為外人道。
聽聞中大有科通識教育,其實讀咩架?你地係唔係major UGE?

通識教育,由於在選修課程上的自由度較大,加上很多課程都是與大學通識雙編號,故使同學有錯覺通識科是主修大學通識。其實通識教育( LSED ),其Major主要是修讀新高中通識科的課程內容。在這些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旁加其他學系的課程(eg.修讀新聞剖析(COMM2910),可增強學生在社會與文化方面知識;個人成長心理學(PSYC1030),則加強教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的知識),以增強未來教師的知識廣度以及深度。

我有細佬妹係新高中通識科「白老鼠」呀,我可以點幫佢呀?

筆者曾經遇不少新高中學生溝通過,他們普遍都對通識科感到十分恐懼。恐懼的原因大多都是對通識科的考試無從掌握。更甚的是,這些同學更會因自己為第一屆「白老鼠」,很少人協助以及輔助資料不足而感到氣餒。筆者知道崇基學院鄭漢文博士對通識科好有研究,因此嘗試將其研究簡單講解,希望可以為你地細佬妹提供些少「通識方向」。

鄭博士曾做了一個對通識科模擬試題的研究。在這研究中,他邀請了94位修讀通識教育碩士課程的現職老師一起參與研究。他的研究是這樣的:把現職教師分成兩組,分析模擬試題與學生在通識知識的相關度。結果發現,需要應用頭三個單元知識的試題已佔了試卷的66%。鄭博士更做了一個分析,若考生只充份具備單元一(個人成長)以及單元二(香港)知識,卷一,三條必答。卷二,三選一中,選第五題,他最高可得分數中的61.2%。(分數隨語文能力不同而遞減。)因此,若學生溫習時間不夠,只需溫習頭三個單元便可足夠取得合格以至三等的成績。不過,鄭博士強調這只是個Single case analysis,但同時他又道出很多考評局出題的限制,因此,他認為學生與其無知地考試,倒不如信奉這研究,有條理地溫習通識科。

鄭博士建議的溫習次序是:單元二、單元一、單元三、單元六、單元五、單元四。答題的步驟則是,先抽取題目的資料,再加入自己知識,最後才是道出個人意見。

結論: 通識科的發展何去何從?

通識科的出現,不論對家長、學生以至教師都造成極大的負擔。對家長而言,坊間,有很多補習「名師」忽然一夜成了「通識專才」,從家長、學生的焦慮中賺取金錢,由此,家長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對學生而言,通識科考試的出現淪為對考生的雙重懲罰,對莘莘學子實是一沉重打擊!最後對老師而言,教學壓力的負擔,使不少教師都不願教授通識科。要教授的,因擔心失去工作,只好不斷進修。結果,教師全無私人時間。在這些情況下,通識科往後的發展,還看第一屆的新高中通識考生的表現,再看那些教育高層如何去調整此科。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