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 讀日本 再讀香港
《整形日本》書介

文:朝

為何要在香港,讀一本講日本的書?原因很簡單。日本流行文化在香港的普及程度,相信不用筆者多言:電視劇、電子用品,以至飲食,不一而足。然而,商家賺錢、傳媒炒作,日本文化在香港的再現,多是片面而單薄。讀《整形日本》,可以「裝備自己」。

一些經常在香港出現的日本用語(如御宅族、萌等),湯禎兆固然有在書中稍作解釋。誠然,香港人早已對這些「舶來品」略知一二。這書值得一讀的地方,就在於作者切實地置於日本的場景,剖析這些現象背後的社會和經濟成因。例如在香港大熱的《電車男》,湯便以日本網絡文化的脈絡入手。現時日本流行的網上溝通方式,是以手電上網聯絡。這是因為日本的固網收費偏高,再加上方便了花上大量時間在交通的上班族。這種網絡文化,表面上看來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但實際上,溝通內容變得無聊瑣碎,使得人際關係日益膚淺。而《電車男》中的上網族,是以「揭示板」作溝通渠道,一種算是網上交友的始祖方式,方便更公開和詳盡的交談。相對於電話上網一族,這族群的網上友誼來得更珍貴:他們是因價值抉擇相近才集合起來,而非隨意的選取。《電車男》這文本,便代表了一種網絡──以至社會──文化的復辟。作者能以這進路切入日本的文化現象,是因他廣泛涉獵不同的學術著作和流行文本。前者主要是一些日本人書寫日本的著作,如吉田俊和、速水敏彥等這些香港人沒有聽過的名字。而流行文本方面,他亦所知甚詳,如《春天情書》、《With Love》到《電車男》的網上族群文化。

此外,作者亦在每章節後,加入比較港日文化的部份。這一方面當然是考慮到銷量問題,另一方面,這比較是另一種理解香港的框架,值得參考。而筆者在首段所說的「裝備自己」,指的是如湯禎兆這種「重新運用」文化的方式。在這個文化接觸如此緊密的時代,避免自己在其中變成純粹的「接收者」,而作更多主動的嘗試,《整形日本》便是很好示範。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