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地球人口七十億】照出八隻妨礙我們解決饑餓的妖怪 社會, 11年12月號 整理、文:善 聲明:這篇文根據Frances Moore Lappe、Joseph Collin和Peter Rooset所寫的World Hunger: 12 Myths撮寫而成,拋磚引玉,在此強烈推薦大家借這本書一看。 眾多被歸到「人口過多」的問題之中,饑餓可說是最令人恐懼的 —— 詭異的是,我們對之也為最為麻木。想想我們見過非洲饑民的圖片多少次,我們又經過玻璃屋水牌上綠色天地貼著的告示「地球每四秒有一人餓死」多少次,我們都視而不見。可是,這個早已令我們麻木的問題分分秒秒都影響著許多人,他們在印度,在墨西哥,在尼加拉瓜,在無數個我們叫不出名字的地方日復日與饑餓搏鬥。 是的,他們是在搏鬥,不要一想到受饑餓所苦的人就想起餓到手軟腳軟,攤在地上等死的人,很多很多挨餓的人都是日以繼夜辛勞的農民。 他們不單與饑餓搏鬥,還與造成饑餓的元凶分配不均搏鬥 —— 在巴西,超過十五萬的農民成立了Movimento dos Trabahaldores Rurais Sem Terra (MST)佔據地主丟荒的農地,他們站在軍隊的子彈面前,面對了幾次令人髮指的屠殺,一個血印一個血印地慢慢爭得了廣大巴西民眾的支持。 如果只要有反抗就有希望,那麼我們的世界並不缺少希望 —— 如果我們覺得絕望,認為饑餓將永遠不能解決,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八個錯誤的想法,像妖怪一樣阻礙我們解決造成饑餓的元凶。 第一隻妖怪: 糧食不足 所有我們相信可以解釋饑餓成因的種種解釋當中,「糧食不足」可說是最直觀的,亦是最錯誤的。事實上,不單止全球有足夠糧食供應給全球人口那麼簡單,就算是那些饑餓乃至饑荒頻頻發生的國家如印度、巴西,她們本國所能生產的糧食根本就足夠國民吃飽有餘,可是他們的食物卻出口到富裕國家去了。 第二隻妖怪: 旱災的錯、水災的錯、地震的錯 我們也常常將饑餓、饑荒怪罪於自然,這些自然現象損害收成,一時糧食嚴重短缺,人就挨餓了。不過,這些自然災害與其說是造成大規模饑荒的原因,倒不如說只擔當火上加油的角色罷了。以愛爾蘭1845至1849年間發生的大饑荒為例,當其時出現了嚴重的馬鈴薯疫病,由於人們大規模種植同一品種馬鈴薯的緣故,情況一下不可收拾。因為馬鈴薯是主糧,馬鈴薯種不了,人們就缺糧,所以有饑荒 —— 這個看似完美的解釋有個漏洞 —— 當時全歐洲的馬鈴薯都生病了,但挨餓的只有愛爾蘭人。更荒謬的是,大饑荒的四年之間,愛爾蘭還一直都在出口麥子和牛肉給歐洲其他國家。「天災的錯」,無法解釋饑餓的成因,只是讓我們自覺做不了些什麼,頂多做些善後工作,滋生出所謂「無力感」。 第三隻妖怪: 「餵飽眾多人口」和「保育自然」不能並存 我們自地理課本學到人們因為人口增多而養更多動物,開墾更多土地,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沒錯,這是我們的常識,我們叫這做過度放牧、過度開墾 —— 但這並不是實情,人和自然的矛盾並不必然如此尖銳。在東非和南非,歐洲人佔領了最豐沃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出口掙錢,把遊牧民族趕到越來越不堪的土地。空間被人為地越收越窄,人卻多了,自然就出現「過度放牧」和其後一串我們耳熟能詳的弊病了。 第四隻妖怪: 綠色革命是解決饑餓的良方 綠色革命這兒指改良種子、使用化肥來增加產量。順住食物不夠、耕地不足那套思維去想,又不能硬生生把生出來的人塞回媽媽的肚子,只有循增加產量這條路子走了,發達國家將經過改良的種子送到受「糧食不足」影響致使饑荒不斷的貧窮國家,按道理,應該可以一舉解決饑餓了吧?沒有,雖然經過改良的種子於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散佈全球,饑餓人口卻節節上升 —— 綠色革命並不是解決饑餓的良方,因為導致饑餓的不是糧食不足。問題是大米堆積如山,但要吃的人卻買不起。 第五隻妖怪: 損害大生產商就是損害饑餓人口 餓得半死的人買不起米就只好死,擁有大片大片土地的生產商卻任得他們的土地荒廢。在巴西,大地主的地平均只有11.3%的是生產的,拉丁美洲的土地也是大量丟荒。這樣恐怖的情況絕對不應該持續,可是說起改革、平均土地分配我們卻馬上猶豫不決,什麼大生產商生產起來總是比較有效,把他們的地拿走了不好,種的東西反而可能少了,害了正在挨餓的人 —— 大生產商的無用活生生的就在眼前,眼前死路一條,試什麼都比維持現狀要好。 第六隻妖怪: 只要政府不插手,自由市場就可以解決饑餓 市場回應的是價格,不是需要。價高者得,所以你見到非洲的農地在種經濟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等,它們種來出口,出口到買得起它們的國家(包括香港),這根本不是市場自不自由的問題,市場已經夠自由了,自由得太過份了,自由到數以億噸的食物在富裕國家被送到堆填區,而需要食物的人因為買不起而挨餓。 第七隻妖怪: 自由貿易可以解決饑餓 要是沒了貿易保護政策,完全根據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優勢,各國生產本國最有利的產物,再作交換,各取所需,也就不會有哪個國家窮、哪個國家富的事情了,當然也不會有買不起食物的情況了 —— 這倒像是頗理想的。之不過,眾所周知,窮國也不是沒有富人的,在孟加拉,甚至埃塞俄比亞也總有人是富裕之極的,那些出口了的糧食當然是有帶來收入的,不過那些收入沒有回到農民、挨餓者手上了。一杯咖啡到你唇邊時之所以會如此之貴,九成九的錢都到了加工商、出口商、船公司、搬運公司……這種分配不均不是自由貿易可以解決的。 第八隻妖怪: 外國的食物援助大有幫助解決問題 外國的食物援助經常附帶條件,而那些條件對窮國往往極為不利。1982年至1990年間,美國對哥斯達黎加提供了九個經濟援助方案,附設各式各樣的條件:取締協助小型農場的委員會、入口更多美國本土的農作物、減少對海外投資的管制、接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開放市場的要求等等 —— 姑且不論外國食物援助多少讓本國官員填飽了私囊,這些帶著條件的「援助」與其說是幫助解決饑餓,倒不如說是哄貧窮國家開放市場的糖衣毒藥罷了。 趕走了八隻妖怪之後 這八隻妖怪在我們心中,趕走了還是有可能會回來的:因為我們根深柢固地認為人家慘是人家的事,咱們不是過得挺好的嗎?如果剝削他們能讓我們過好日子,那沒辦法,那就繼續下去吧!自利是人類本性呀。 如果今時今日說「全球化」還有意思的話,那就是說國與國之間的連繫更緊密,不停的剝削使得窮國垮台對全世界都沒好處。如今歐洲牽一髮動全身的不也是幾個歐洲比較窮的國家嗎? 不改變社會經濟結構,饑餓就不能輕易解決。但我們對轉變充滿恐懼,害怕轉變對我們不利,擔心轉變之後我們的「自由」會受侵害——可是那會消失的自由是什麼呢?是「人應該有無限地積累財富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我們珍而重之、置之於一切之上的自由嗎?這種「自由」能為誰帶來好處?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四 × 一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