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球體,這是一句事實陳述。
資本主義是邪惡的,這是一個意見/判斷。
人口過多呢?這是一句事實陳述抑或一個判斷?

這個說法我們早已聽慣聽熟,幾乎接受這是一個事實而非判斷。然而這的確是一個判斷而非事實,而這個判斷建基於兩個假設。

兩個假設

一、
地球的資源有限,只能支持一定數量的人口生存

生物學家有所謂承載能力(carrying capacity)的說法,意指一個地方最多能夠支持的生物數量。如果我們接受這個假設,即地球真的只能承載一定數量的人口,那麼當地球人口超過了那個數,就謂之「人口過多」。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不能對之需索無窮,這當然是一個事實。然而地球所能負載之人口的上限,取決於人類使用地球資源的模式:如果全世界的人口餐餐都大魚大肉,那麼地球所能支持的人口當然比全世界都茹素時少得多。現在人類(或曰世界上極少數活於富裕地區人口)耗用地球資源的速度已遠遠超過地球所能負荷,如果我們要正視這問題,應該改變的是我們(即世界上極少數活於富裕地區人口)使用地球資源的模式,而不是在控制貧窮地區生育率上著墨——面對現實,是我們在耗用地球資源,而在那些我們亟欲控制其生育率的國家,她們大部分的人民所「耗用」的地球資源只夠他們苟延殘喘。

二、
超過某一數量的人口會造成種種問題

與前一個假設緊密相連,當人口超過「上限」,各種惡果諸如糧食短缺、水資源不足、嚴重污染、職位不足而致失業也就出現了。換言之,超過某一數量的人口被視為這成上述種種問題的主因,當該數量的人口「造成」那麼多問題,我們就判斷之為「過多」。究竟這個判斷有多有道理,究竟人口過多是問題成因還是其他問題所造成的現象,我們會在〈人口過多,還是資本主義──以農業為例〉一文處理,現在我們只要認清這個因果關係有待辯論而非絕對的事實。

「人口過多」的歷史

四十年代之前,富裕國家對貧窮地區人口增長不單單是愛理不理那麼簡單,那時它們嚷的是增長得「不夠快」!什麼「人口過多」的說法都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才開始大行其道。

貧窮地區向來都是富裕地區的剝削對象,貧窮地區的人口既是勞力,也是潛在的巨大市場,如果增加的人口能化成購買力,富裕地區就會希望人口增加得越來越快。當富裕國家發覺那批增加的人口實在太窮,窮得根本沒本事變成消費者,反而成了日益增加的救援對象,它們就開始想喊停貧窮地區的人口增長了。美國國家安全議會一份1974年的備忘錄甚至表示,人口增長的地區包括印度、巴西、印尼、泰國、埃及、墨西哥對美國構成威脅,因為那些人口可能大量移民到美國,又或威脅到美國在當地的投資。

對富裕國家有利時,人口增長是一件大好事,對富裕國家不利時,人口增長卻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還改了個名,叫「人口過多」。

生育控制與優生學異曲同工

想到解決「人口過多」的辦法,我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控制生育率,不要讓人生那麼多孩子。優生學說「基因不好」的人不應生那麼多孩子,要不然人類的質素就會下降,大家齊齊遭秧。現在我們叫貧窮地區的人不要生那麼多孩子,因為他們養不起,養不起又要人幫,大家都糟糕。

這兩個說法異曲同工的地方在於它們把所有問題都歸結為個人問題。「基因不好」所以你窮、你不幸,你合該被淘汰;現在不說「基因不好」了,說起優生學我們就聯想到二次大戰時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種族清洗,我們換一個方法說,說,你窮,所以不要生了,生了只會越窮。

骨子裡,這個說法和優生學的說法並無二致,貧窮成了一樣和全球社會經濟結構割裂的「現象」,與自然缺憾等量齊觀,而我們也因而不再探討貧窮的原因而只集中解決「人口過多」。

參考書目:Richard H. Robbins, Global Problems and the Culture of Capitalism, (4th ed.) 2008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