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於05年中大學生報迎新特刊

文:Chiu

很多人去迎新營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識多d人」,但你們又有否想過一群素未謀面的人,如何可以在四日三夜內成為「朋友」?各位新生,你們又有否想清楚這些友誼,其實是建基於什麼之上?未想清楚便進入迎新營,又是否有更好的做法?

熱身

迎新營開始時,每位新生都會被分到不同的組裡;而每組也有他們別具一格的組旗、組飾和口號。這些均有助於建立團隊的歸屬感——因為那些「特徵」,對於一群未曾見過面的人來說,已經是很可被辨認的了。經過了ice-breaking和其他遊戲後,新生可能更強烈地感到這種團隊的感覺。畢竟在密集的日程中,新生可以接觸的,大多都是自己組內的成員。但要使組員們更為「熟絡」,這些活動也過於「片面」——若然視迎新營為一個結識朋友的遊戲,早上的活動是「熱身」,晚上的促膝夜談便是「埋身」。

埋身……

相信很多人也會認為,迎新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晚上的「吹水時間」。一日活動過後,組員們興致勃勃,聚集在房間內,深宵夜話,無所不談。而話題大都離不開感情經驗、對其他組員的看法等的「真心話」。就以筆者個人經驗為例,展開夜話的話題就是組員們的「感情狀況」——即現時是否有男/女朋友。之後話題便越談越深入,部份組員訴說了自己感情經驗、和男/女朋友的親密程度等平時不易跟別人開口的話題。

相信很多人也會認為,迎新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晚上的「吹水時間」。一日活動過後,組員們興致勃勃,聚集在房間內,深宵夜話,無所不談。而話題大都離不開感情經驗、對其他組員的看法等的「真心話」。就以筆者個人經驗為例,展開夜話的話題就是組員們的「感情狀況」——即現時是否有男/女朋友。之後話題便越談越深入,部份組員訴說了自己感情經驗、和男/女朋友的親密程度等平時不易跟別人開口的話題。

……咁快埋身

對第一群並沒有半點交情的組員來說,深宵夜話當然是迅速地建立友誼的不二門法。然而,對於開放自己的往事/感受,每個人所能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樣。尤其是在一群陌生人面前,我們也會傾向較為保守;就算不是性格使然,也不太想談自己的心底話。試想想要跟不熟悉的人談自己的感情往事,並不是每個人也都願意。在夜話的氣氛裡,這便更為新生形成了壓力。其實這些時候,新生大可婉拒,對於自己不想談的話題作一點保留;雖然這可能會使氣氛僵硬,但其他組員也大概不會介懷。

抽身

迎新營後的組聚,會隨著開學後而變得越來越少,每位組員也有不同的原

因推卻出席。這其實是印證了在迎新營中建立的友誼,很多時機也受不起時間的考驗。那些飲食玩樂的場合,也未免太難去維繫那些本已建於浮沙上的友誼。筆者在開學初期間或會參加迎新營後的組聚,但隨著大學生活越漸忙碌,也開始常常缺席。筆者雖為此少許感到可惜,但畢竟大學裡有很多東西——如學業、人生經驗等——也值得追求;而那些東西,往往是淺薄的友誼所不能給你的。

隨心

當然,筆者並不是想全面否定在迎新營中的友誼,畢竟在人生的旅途上,很多友儕間的關係也只是因緣際會。但是比較理想的友誼,是建立於彼此相類近價值觀上;即是退一步,雙方也應該對人生中值得思考的地方作討論。若然各位新生在迎新營之後閱讀此文,試問自己在迎新營中結識的朋友,有否符合筆者以上所說?在迎新營之後才跟組員建立比較理想的友誼,也大概不是件壞事;而若然真的是話不投機,也不必為此介懷。

明白了迎新營的格局,是為了如何令友誼——像鎂光燈下的雞蛋一樣——迅速地成長起來,會讓各位對迎新營中所得到的所謂「友誼」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