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

 

活動詳情:時間:牛棚藝術村

地點:2012年12月24日至2013年1月13日

女同學社簡介:05年明光社因一項有關性傾向的民意調查展開,在一報紙刊登連續四版的廣告,表明捍衛一夫一妻,反對同性婚姻。事件令人震驚,女同學社隨即成立,並創立「下一站彩虹」網站,徵集與發表有關同志生活點滴的文章。08年開始推出G點電視(網絡電視台),由性小眾角度表現其日常生活,抗衝主流對性小眾的誤解,及紀錄同志運動與活動。過往數年協助籌辦一年一度的性文化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同志遊行人數創了新高,同志議題似乎越來越受關注,那麼同志現在面對的是怎樣的困境?女同學社幹事祖祖說,同志的內部其實很極端,什麼人都有,有人熱衷於同志運動,有人則想融入主流生活,例如有同性戀者會將自己代入異性戀的模式,認為一定要分1和0。甚至有人覺得自己是基的,受歧視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都是因為對自我的不認識、對性別身份的否定,女同學社認為,有需要幫助他們認識並建立自我,故舉辦是次活動,以「關係」為主題,讓性小眾參與文字、陶泥和視覺藝術三個工作坊時思考過往人生、確立性小眾身份,透過展覽,讓公眾了解性小眾的心境。在展覽開始前,筆者與祖祖進行了訪問。

在創作中尋找自我

祖祖表示,每個工作坊都有其獨特意義。文字工作坊教導參與者放大自己的感覺,

重新體驗生活日常,「日常生活很多東西已成習慣,變得麻木,但細緻地看就會發覺有所不同。我有了這經驗,才想起一些生活細節。比如說是男朋友的電話接駁鈴聲,平時不覺有何特別,但細想才知道那是關係的連繫,如果換了鈴聲就會很不習慣,很奇怪。」

而陶泥工作坊,是將內心感受投射出來,導師會叫要求參與者想像一個森林,並用畫像和陶泥表達想像畫面,「同學要把自己的想像說出來分享,解釋陶泥作品的形狀、顏色,那解釋的過程便將作品與自己連上關係,是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表達的過程。」其中有一外貌極似國殤之柱、名為〈愛無懼〉的陶泥作品(圖一),以高枝上的一對鳥兒比喻自己與情人:「樹上的兩隻鳥兒(我和她)雖在高處卻無懼。」

期望與反對派對話

有趣的是,有不少作品是回應宗教的:「反對同志的陣營多以基督教派系為主,

當然事實上不是所有基督教會都反對,但支持同志的教會很快會被基督教派系邊緣化。性小眾希望與反對派對話,想他們反思基督教教義的原意。」

視覺藝術的作品中,有一幅以基督教五色佈道法為主調(圖二),「五色佈道法」是一種講述福音的方法,以黃、黑、紅、白、綠五種顏色來表達福音的內容。身為基督徒的作者在五色福音中畫上有關性小眾的東西,寓意基督教亦應包容同志,同志故事與福音是可以共存共融的。例如在代表神創造天地的綠色部分,繪晝不同的動物和性別組合,表示性小眾如世界萬物一般,也是由神創造出來的,在代表罪惡黑色,寫上宗教團體用以攻擊性小眾的經文,藉以指出歧視同志亦是一種罪,希望宗教對性小眾接納包容。

無聲的吶喊

就訪問所知,是次活動之「自我」似乎指個人身份,而非著重於性別身份,但怎麼說,個人與性別取向是難以割裂的,展覽所見,仍有令人震撼的,性小眾的吶喊。

一篇名為《我的》的散文,描寫與自己喜歡的同性友人同行時的小動作:「向左向右前後移動,為的是令二人身影重疊,分開,再重疊」,那動作猶如小孩的淘氣,放在不能相愛的同志身上,卻成了最卑微的親近,只存於想像和幻影。

展覽場內有數頁鋪在地上的短詩,一首名為〈無聲〉的詩,最令人動容。

「兩具驅體,浸在萬能膠內/本來出自兩個口的語言/卻淹沒在世上最大的沙漠內/名分永在5億尺深的地庫/擲地無聲」

無聲,是因為歧視的力量大得,禁絕一切聲音。只望有一天,同志的聲音,不會只在電影、展覽才得以出現。

畢竟,那本該是何等的平常。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