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nry

烏克蘭的反政府抗爭令全球關注,這個月來主流媒體以至網上也有很多新消息傳來,不同的報道各有著不同的指向,但是當中不少似乎都對運動中的細節過於簡化,令結論有所偏差,甚至過份英雄化反對派。但事實上,如果不理解烏克蘭國內不同派系的複雜形勢和歷史,則難以真正認識事件的始末。

長期分裂的東西部,有著同樣的命運

烏克蘭歷史上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獨立自治的時期更是少之又少,整個地區千年來都是波蘭、俄國、立陶宛等等政權互相爭奪的中間地帶,到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整個烏克蘭才真正置於同一政權之下。所以,烏克蘭的不同地區存在著很大的分野。

比如東部很多人也以俄語而非烏克蘭語為母語;又例如,東部因與俄羅斯貿易頻繁而更為富有,資料顯示,人均月薪高於1,500烏克蘭幣(1,128港元)的十二個州份及特別市中,只有兩個在聶伯河以西(見圖1)。簡單而言,「烏克蘭國」此概念,其實是由蘇聯的侵略建構出來的。東西部之間,不論是語言、宗教、生活水平、政治傾向等都有明顯差別,而部份西部烏克蘭裔人,更是對東部說俄語的人民懷有敵意。

Ukraine income

圖1:烏克蘭州份的人均月薪(以烏克蘭幣計算,1烏克蘭幣約為0.8港元),地圖中唯一顯示的河流就是聶伯河(Dnieper River)。

但最重要的是,整個烏克蘭其實都十分貧窮,東部僅僅是相對上富有(看看地圖上的數字就知道)。烏克蘭貪腐嚴重[1],導致政府財政緊拙,國家經濟疲弱,需要依靠俄國提供的鉅額貸款及平價能源。

西部人民固然受害最深,當地銀行貸款利息可高達三成(相較波蘭是7%、德國是3%),令中小企業完全沒有生存空間,以致幻想靠攏歐盟能振興經濟;但靠工業和農業維生的東部也不是人人安居樂業,當地平民百姓事實上同樣憎恨貪婪成性的政府,要說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anukovych)是代表東部,不如說只是代表東部的工廠商家。

處於強權之間的夾縫中

國際上烏克蘭也是左右為難,作為前蘇聯加盟國,位處於俄羅斯的門戶,就如墨西哥之於美國,自然被俄羅斯視為不可失去的盟友。更重要的是,俄羅斯通往歐洲各地的天然氣管道差不多全部皆經過烏克蘭,更是令烏克蘭對俄國的重要性變得無可比擬。

至於美國的野心,也很容易理解,正是要削弱俄國的影響力,因此渴望將這個對俄國如此舉足輕重的盟友拉攏到自己的一方,或至少不再成為俄國的附庸。

而美國的盟友歐盟,在當地則更有直接的潛在利益,並不會對俄國東山再起坐視不理。歐盟需要從俄國購入天然氣,如果能有烏克蘭站在自己的一方,議價能力自然大增;另外,歐盟能夠對烏克蘭進行經濟掠奪,這種情況在歐洲多國屢見不鮮[2],歐盟的資本會進入當地並壟斷當地經濟,各類本地產品會被歐美補貼的產品搶佔市場,本地企業完全無法生存,最終令人民生活更為困苦。

現在歐盟其中一個策略,就是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貸款,美其名是要拯救入不敷支的烏克蘭政府,卻伴隨著四個苛刻的條件:一、讓外國資本能夠進入烏克蘭;二、限制烏克蘭勞工進入西歐;三、烏克蘭將要減少勞工保障;四、烏克蘭國內能源更要加價四成。若烏克蘭政府當真同意這些條款,當地人民必定會因此陷入更貧窮的境況。

棄歐親俄的總統

一直以來,總統亞努科維奇偏向親俄的立場,令他在東部和南部(特別是說俄語的)選民中支持度很高,而在西部則剛剛相反。儘管在去年年中,他曾有釋放部份異見人士等歐盟要求的行動和政策,但在去年11月21日,預定簽署一直籌備以久的歐盟合作協定[3]當天,烏克蘭政府突然宣布拒絕簽署。

親歐希望落空觸發西部民眾強烈不滿,當晚立刻有2千名示威者在基輔獨立廣場集會抗議,兩日後更有超過10萬人上街,由當時開始烏克蘭國內就一直有和平示威。11月30日晚,防暴警察以警棍、催淚彈等清場,部份示威者更被不斷追打,共79人受傷,憤怒的民眾翌日在多處街頭反擊,終於令原本和平的抗爭轉變為暴力衝突。

屬於親歐派的示威?

說到這裡,可能很容易會有一個印象是示威者都是親歐派。但實際上,放棄與歐盟的協定,僅僅是事件的導火線,真正的炸藥是民生困苦和濫權的政府。到了1月,示威訴求已經由最初抗議政府放棄親歐,擴展至反對政府貪腐濫權、警方暴力以及打壓人權等等議題,而示威者也來自全國各地,不分種族。

政府一方也非從未讓步,但就在預定釋放被拘留的示威者的2月17日當天,俄羅斯宣布再發放20億美元的貸款予烏克蘭政府,明顯是向烏克蘭當局施壓,要求盡快阻止示威。翌日早上即有2萬名示威者上街抗議,政府則開始其血腥鎮壓,警方以荷槍實彈攻擊民眾,部份示威者也以爆炸品還擊,戰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月27日,在總統亞努科維奇逃離基輔,下落不明後,國會通過讓反對派政黨成立新政府。

但是,亦不是所有民眾都支持示威。烏克蘭東部不少大城市都有數以千計的民眾上街反對新政府。在克里米亞,有示威者佔領市政府大樓並把烏克蘭國旗換成俄羅斯國旗,甚至連正在回國的烏克蘭海軍旗艦也投向俄軍。3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獲國會同意出兵烏克蘭,烏克蘭東部州份和克里米亞都有民眾上街慶祝俄軍進駐。

極右勢力的崛起

烏克蘭抗爭中,其中一個爭議的地方,就是極右政黨及組織的參與,主要為全國自由聯盟(Svoboda)、祖國聯盟(Fatherland)、民主改革聯盟(UDAR)及右翼軍(RightSector)四大黨派。其中自由聯盟更是公認的新納粹政黨,前身為社會國家黨(Social-NationalParty),除了名字本身就連結德國納粹黨(National SocialistParty),也只允許烏克蘭民族入黨。又如右翼軍,本身就已經是一個武裝組織,而且尊崇二戰時期與納粹德國合作的班德拉(StepanBandera),用當時班德拉領導的烏克蘭反抗軍的紅黑旗。

在近期的抗爭中,綁架和暴力事件一直持續發生。右翼軍除了多番與警方槍戰,造成雙方多人死傷,還發出聲明,指會進行針對警方的襲擊。自由聯盟指使部份示威者排斥獨立廣場內的其他派系,有支持示威的工會成員在廣場內派發傳單時被毆打,原因僅僅是自由聯盟敵視工會主義。更有烏克蘭共產黨書記被綁架,並帶到獨立廣場虐打足足12小時。而且,反對派政府上台後,取消一條「以其他語言為母語人口高於10%既地方,可用多於一種官方語言」的法例,變相打壓當地俄裔、匈牙利裔、羅馬尼亞裔等等少數民族。

Ukraine far right

圖2:極右示威者在西部城市拉倒列寧像,並在基座塗上納粹標誌。

這些主要反對勢力甚至都有歐美的大筆資金援助。要知道,在2004年導致現任總統亞努科維奇失落總統寶座的橙色革命[4]中,反對派就正正是有美國外交部在內的組織資助及訓練。再者,一段意外曝光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VictoriaNuland)與美國駐烏克蘭大使派亞特(GeoffreyPyatt)之間的電話錄音也顯示,美國明顯支持祖國聯盟領袖亞采尼克(Arseniy Yatsenyuk)成為烏克蘭總統。要說現在美國沒有援助極右反對派,才是難以置信。

追求專制的自由鬥士

儘管如此,抗爭仍得到世界各地很多傳媒及民眾的支持。普遍的說法是,承認歐美勢力和極右政黨的參與,但認為普遍示威者皆一心反極權、反警方暴力及追隨自由,這些極右的組織並不能代表所有示威民眾。

的確,正如烏克蘭中的偏左翼組織自治工人聯盟(Autonomous Workers Union)也指出,我們不能否認示威者中有一大部份都是經歷民間疾苦、反對政府專制、反對警方血腥鎮壓的一般民眾。但是,我們很明顯看出,上述四個政黨的領袖成為了政府眼中的反對派代表,並獲邀談判(只有右翼軍拒絕談判)。所以,即使他們並不代表示威民眾的立場,甚至是為歐美資本服務,整場抗爭都只是在幫助這些政黨奪權。

以上指控不是空穴來風,反對派政黨向國會要求的,一是組織一個由反對黨領袖組成的內閣;二是恢復2004年的憲法,實際上就是增加少數派(也就是他們)的國會議席,也就是政府、國會兩權皆奪。當示威者抗議政府專制貪腐、權力過大,這些「代表」要求的,卻不是從制度上解決貪腐,而是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貪腐的統治者,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事實上,也有很多示威民眾看出當中端倪。有報道指當屬於祖國聯盟的前總理季莫申科(Julia Tymoshenko)獲釋,並到獨立廣場上台發言時,很多示威者立即離場[5]。右翼軍在國會門外掛起大幅的班德拉肖像,更是令來自東部的民眾(特別是俄裔)嗤之以鼻。可以說,這些右翼的勢力,才是令烏克蘭人無法團結反對貪腐的主因。

抗爭必須與法西斯割蓆

所以,縱觀整場烏克蘭的抗爭,我們需要認識到示威領袖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以至群眾互相之間的距離。固然我們應當譴責政府的血腥鎮壓,但這不代表就應該盲目支持反對黨派。

現時總統亞努科維奇基本上已經失勢,反對派亦獲得國會同意所要求的條款。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繼續的抗爭。烏克蘭人本來就是一致反對勾結商賈、貪得無厭的專制政府,所以更應團結起來,要小心看待國內外這些各懷鬼胎的不同勢力,必須阻止極右勢力的崛起、歐盟資本的進入和俄國明刀明槍的軍事入侵,否則換來的只會是另一個專制貪腐的政權。

[1] 當示威者闖進亞努科維奇的大宅,竟發現裡面應有盡有,不只藏有大量黃金,而且提供肉類的活禽畜多得像處身於動物園,可想而知他所貪金額之大。

[2] 波士尼亞是其中一個受害最深的國家,自歐美資本進入後,國營企業遭私有化並倒閉,大批工人失業。當地失業率高達四成,兩成人活於貧窮線下,政府貪腐無能,國家負債由南斯拉夫解體初期的95億美元,升至現時的1050億。同樣在今年2月,波士尼亞爆發了要求改善經濟、反對貪腐的暴亂。

[3] 歐盟合作協定本身是歐盟與其他國家的標準合作條款,現時大部份非歐盟的歐洲國家(如冰島、挪威、塞爾維亞等)都已簽署或正進行談判。

[4] 橙色革命是在2004年,大批民眾上街抗議烏克蘭總統大選的第二輪選舉,指官方宣布的亞努科維奇獲勝的結果是舞弊導致,最後烏克蘭最高法院宣布這次重選的結果無效。第二次重選受到嚴厲的觀察,尤申科在這次重選中明顯以52%的結果獲勝。亞努科維奇獲44%。

[5] 季莫申科任總理期間(2005年及2007-2010年)的支持度一直偏低,在2009年的民調中,有59.1%的民眾認為季莫申科的行動是捍衛自己與周遭人士的利益,4.2%認為她的行動是保護外國利益,23.9%則認為她是為了國家利益。77.7%的受訪者不滿意季莫申科政府的經濟政策。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