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是否應火燒范克廉樓 迎新特刊2008 文:潮州怒漢 明明是打砸搶燒的暴亂,不去譴責暴民,卻批評國家鎮壓,與敵視祖國的英美媒體同一鼻孔出氣,這班人究竟是不是中國人!--這大概是部份內地同學的心聲。 筆者也作如是想,不過如今已少了幾分憤概,多了幾分淡漠。這不是因為來港後這幾年開始與香港人同化了,而是因為理解到這個地方的文化獨特性。 正如你可能也會慢慢的發現到,香港人的國族觀念比較淡薄,在他們部份人的眼中,分裂國土、台獨、藏獨都是需要討論的,對老共的管治也傾向以全面懷疑的目光審視。在中大學生會的傳統中,這種取態尤其強烈。因此,他們這份聲明的立論其實是意料之中。為甚麼中大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傳統,外人很難考究,不過我們可以想想,為何反對的聲音以內地同學為主?事件鬧大後,本地媒體中號稱公信第一的明報,何以竟用「憤青」來抹黑反對聲音?橘越淮而為枳,樹木怎樣長,跟氣候土壤都有很大關係。 看到那篇令人氣結的聲明,一些朋友的直接反應就是要求退會費,即是推倒必然會員制。我們應該有權自由選擇入會,這個說法似乎理直氣壯。但問題在於,即使我們退了會,又如何呢?我們真的很介懷那一百幾十元嗎?還是比較介懷代表性的問題?設若一些同學果然退了會,日後中大學生會繼續發不中聽的聲明,又如何呢?外界依然會誤會中大學生會的聲明是全中大學生的聲音,朋友依然會責問你為甚麼「你的學生會」會發這樣的聲明。那麼,要乾脆廢除學生會嗎?以後遇上不平校政,誰來組織同學表達意見,制衡校方聲音?那麼,主張學生會轉變成純粹文娛康樂的福利組織嗎?但我們不是老覺得香港人既功利又冷漠?關心祖國事務不是好事嗎? 說到底,這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我們不滿的是學生會的立場,而不是制度本身。真要推翻必然會員制,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票數將議案提請代表會,便可啟動全民投票的程序。可是老實說,我們若有如此心力,倒不如嘗試聯結好友兩三人參選學生會,這樣才能真正將我們的聲音帶入學生會。因此,我們應該火燒范克廉,但卻不是用情緒反應的怒火,而是將我們的觀點和分析,用理性務實的態度,如星星之火從范克廉內部燃點,再向整個校園蔓延。要帶來改變,我們便要同時要求自身付出和改變,這是老說話了。 現屆學生會的朋友,你也許同意,不同意也好,無論如何,這浪反對聲音的確劃開了一道不尋常的缺口。近年反對學生會立場的聲音不是沒有,但主要都是批評學生會行動太激進或姿態過於反叛,不符合馴順、高雅、純潔的理想大學生形象。這次卻不然。國族議題受到同學如此高度重視,恐怕是回歸以來的首次。隨著中大在內地招生愈來愈多,學生會要面對的也不再只是本地生社群。這對你們來說可能是危機,但也是契機。筆者希望暫時仍以本地生為主的學生會,不會將內地同學視為他者。其實我們可以有不少共同的關注點,例如新移民、居留權、內地孕婦產子的問題,應該都是自詡有人文關懷的學生會所重視的。聞說七十年代的香港有所謂國粹派和社會派的對峙,學運鬧得很火紅。筆者希望內地生的增加不會為中大同學的團結帶來深層次的矛盾和撕裂,而是能夠在彼此尊重及國族融和的前提下,促進不同觀點的討論,百花齊放,共同為關注祖國事務謀求共識。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7 + 7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