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角樂:你、我、他的合作社 校園, 16年10月號, 46屆莊「縫」(16-17), 校園 訪問:陳志恆 文:多頓 它不只是一個交易的地方,更是社區交流的空間,在這裏,你會發現人和物的故事。 新學年,本部范克廉樓地庫有了大變動。沿泳池走到超級市埸,有素食餐廳、新的學生活動中心,學生會議室,最後還有——山城角樂。乍看之下,店內傢具散亂,有一堆堆雜物,神袐得很。 得來不易的學生合作社 它是香港第一間「學生合作社」。事情緣起於15年1月,玻璃屋結業,校內有人提出擴展超市。社會上,百佳唯利是圖的營運手法一直為人咎病,他們壟斷供應商的分銷渠道,濫收上架費,趕絕小生產商。他們同時又會丟棄大量物資,包括未過期食物。有鑒於此,中大基層關注組和中大學生會等團體聯署反對超市擴展,並在諮詢會表達意見。同時,基關組又與民間團體協商,探索開辦學生合作社的可能。 大半年間,同學與校方不斷就空間運用進行角力。15年11月,基關組聯同四個社區經濟相關組織,包括「農業發展組」,「免廢讀中大」,「山城士多」和「山城菜誌」組成聯盟,向校方提交合作社計劃書並闡述業務內容。期間他們舉辦了合作社週和二手物墟市,向同學展示共享經濟的種種可能。一輪拉扯後,校方終將地庫營運權交予學生會,「山城角樂」才得以開展。 甚麼是合作社? 合作社在香港並不盛行,甚至在法律上仍被視為漁農相關組織。但中大早有為人熟知的合作社,它就是同樣位於范克廉樓地庫的「女工合作社」,售賣小食和日常雜貨。而它也是第一所在大專院校開辦的合作社。 與日常店舖相異,合作社中沒有上司和下屬關係,組織由成員共同擁有,共同營運。例如在山城角樂中,大小事務都經過集體討論,由制定開放時間,到發展新業務,成員在討論中協調工作,凝聚共識。當然有人擅長算術,有人擅長美工,但他們都可以參與角樂各種事務,提出意見。 國際合作社運動對合作社有三個原則,包括民主決策、公平分配及將一定比例利潤回饋社會。社會上,公司管理層和基層員工工資往往不成比例,不對等的地位,令勞工成為被剝削的對象。反觀合作社從定價到收益,到貨品種類等營運決策都由所有成員溝通下決定,沒有人有特權。除了大眾重視的政治民主,勞動、經濟民主能讓勞動者獲得公平回報,這些都直接改善勞工生活,該是更貼身和迫切的問題,可說比普選來得更重要。 為甚麼要辦學生合作社? 角樂成員之一,生於社工家庭的Latvia,受家庭影響特別關心貧窮問題。她曾到加拿大作交換生,看到當地有大量二手物店舖,市民不論有錢無錢都不時會去「尋寶」,另外當地的大學回收涵蓋不同產品,分類清楚。當地彌漫善用資源風氣,羡慕之餘,她也開始思考如何將所見帶到香港。 另一方面,關於校政參與,校內來來去去都是諮詢會,「同學很少會出席,一來對制度問題太過無力,二來制度討論無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如是,她希望同學能在更微小的生活細節上重掌更多自主權,而「購物」是我們每天都面對的抉擇——同學在學校一定需要購物。而對購物的反思,其實是讓同學認識產品與自己、製造者、社會、大自然關係的好機會。辦合作社,「我們希望同學看見生活的alternatives」,她不斷重複。說實在,合作社能減少的廢物始終有限,讓同學建立批判制度,反思購買的意識更為重要。 「我有幸有資源去思考這些問題,我希望同學也有機會」,這些認識社會的過程對坐擁更多資源的大學生而言不可或缺,因為大學生就是扶助社會弱勢、扭轉社會不公義的重要力量。 山城角樂——重塑「店舖」 一切從反思「消費」開始 山城角樂立於中大,思考中大社區是他們的重中之重。Latvia憶述成立之初:同學常打趣說中大覆蓋範圍廣,資源豐厚,足以建國。而中大確有許多資源被浪費掉,如每年退宿,有大量棄置衣物和家具,於是他們成為分享平台,讓同學善用資源。他們又打算將行動擴展至「近期食物」(接近到期食品)回收,盡力善用社區資源。 「因為消費潮流鼓勵購買新產品,才會造成大量浪費」,衣物,毛公仔都不是消耗品,偏偏棄置數量驚人。「同學樂意回收,但領收的卻不多」——角樂一旁堆滿二手衣物和布偶玩具。「我們方便同學尋找合適二手物,希望讓資源循環共享成為主流。」 「除了減少浪費,更重要是反思現行大規模跨國生產問題」,Latvia表示,角樂到底只能拯救極少食物,重點在於推廣對生產過程的反思:大工廠製衣過程對工人和環境都有許多不公平對待,而每一次「購買」都令過程重覆發生,資本主義制度鼓勵消費,才是浪費源頭。同學要認識工人工作狀況,工作環境和待遇,才能避免無形剝削的消費,實行負責任的生活方式。 除了物,還有人 山城角樂還希望將善用資源概念帶得更遠,「中大同學各具才能,你大可以找到不少懂基本電腦維修的同學,中大就猶如一個小社區,但缺乏溝通下,想找人檢查電腦的同學可能要專程出沙田」。 無論是電腦,繪畫,跳舞,任何人都可以在此交換所長。於是,他們發明了中大的社區貨幣——「時分」。學習不同技能的機會原應是均等的,但社會制度卻令某些技能變為專門知識,因此社區貨幣以時間為單位,象徵所有人在一定時間內付出的力量都應是平等的,「當然雙方可以再溝通調整,最重要是可以傾!」。同學可以利用時分交換服務,比如用來參加工作坊,也可以用它交換店內物品。同學少不免要儲蓄現金,但時間本位的貨幣則鼓勵流動,以時易時,這樣還可以促進校內的溝通氣氛。未來,山城角樂更希望時分可以成為中大流通的貨幣之一。 憧憬 雖然角樂內還一片混亂,但他們目標卻相當明確,成員都有很大期望:特別作為香港少數的合作社、資源豐富的大學生,角樂還希望宣揚合作社概念至社區。「我們不斷尋找合作的可能,如在英國他們校內有宿舍合作社,宿生可以透過分擔清潔工作減低宿費」。但所有事都由零開始,當下之急還是盡早整理好店舖,準備十月開張。 相隔數米的百佳與角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營模式。談到山城角樂,他們總是帶着滿腦想像,但願他們的活力能讓合作社屹立於中大,走出香港社區。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六 + 八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