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際游俠

令人髮指的,不只是衝突所造成的傷亡,更是背後空有其名的「礦工合作社」。

 

剛剛過去的八月,玻利維亞發生了一場轟動的抗議運動。大約十萬個礦工拿着炸藥,在波托西(Potosí)等礦業重鎮佔領道路,與警察對峙。這次對決在爆炸聲中突然落幕,兩位礦工被射殺,至少40名警察被毆打。玻國的內政部長伊利亞內斯(Rodolfo Illanes)走到礦工處尋求對話時,遭綁架、虐待、毆打至死。這場腥風血雨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玻利維亞位於南美洲,國內蘊藏的天然資源甚為豐富,以鋅、錫、銀為主。莫拉萊斯(Morales)領導的政府自2006年執政以來,一直希望將礦業國有化,因為私人企業剝削工人的情況嚴重。現時,私人企業佔大約70%的礦產出口,礦工合作社佔22%,其餘8%屬國營。

合作社:掛羊頭賣狗肉

我們對於礦工合作社的想像,可能是一班礦工合作經營礦場,並且有同等權利及責任:每個成員都要參與開採的工作,而開採的收入應平均分配。理論上,如此合作社應該和當地政府甚是投契,因為這模式能避免工人受到剝削。

但這次示威的,正正是這班礦工。原因是,玻國的礦工合作社根本名不符實。當中不少成員會僱用另外一些礦工為他們工作,卻剝削這些勞工;一些更會私吞所開採的礦物,收益的分配十分不均。簡單來說,這些「合作社」大概是由一班擁有者及其僱用工人所組成,雖然沒有私人企業那麼大規模,但模式的差別不大。運作方面,他們不會主動勘探礦場或作出投資,很多時候依賴政府給予可開採的礦場及提供所需器械。部份合作社擁有者甚至和私人企業勾結,由合作社開採私人礦場,利用合作社的低稅率增加收益(玻國政府為推動合作社的發展,向他們的礦產收取較低的稅率)。這些擁有者亦因此成為新一代富豪。政府和合作社以前其實是盟友,但近年政府嘗試禁止合作社與私人公司勾結,並收回合作社部分特權,兩者的關係開始轉差。

訴求:為誰設想?

這次抗爭的觸發點,是政府打算立法容許其他行業合作社(如發電廠)的工人自行組織工會。當地其他行業也有類似合作社,工會的組成會損害那些合作社頭目的利益。雖然此法例並不適用於礦業,但礦工合作社頭目可能是擔心法例早晚會擴展到礦業。所以合作社擁有者威嚇其僱用的工人,指他們若不參與抗議便會失去工作,逼使他們走出來對抗一條有利工人權益的法例。這些礦工亦提出以下訴求:

1. 容許礦工合作社與本地或外地私人企業建立商業關係
2. 開放更多地方予礦工合作社開採
3. 放寬對礦工合作社的環保限制

從以上可見,這些擁有者只着重將利益最大化,甚至要求放寬與私人企業合作的限制。此外,如此大規模的抗爭竟然沒有直接為工人爭取福利、工資等等。玻國政府亦沒有讓步。除了通過工會的法例外,政府又加緊對礦工合作社的約束及減少資助。

這次衝突以內政部長被殺作結。當日10萬個工人紛紛即時散去,合作社的頭目亦躲藏起來,逃避拘捕。全國礦工合作社聯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Mining Cooperatives)的正副主席就因此事被捕。

此事發生後,玻國政府與礦工合作社關係破裂,政府亦表示有意終止他們的特權。但似乎這班合作社的首腦不會就此罷休,相信他們會捲土重來,嘗試改變政府的決定。看來,玻利維亞各方的角力不會就此消失。

 

資料及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Al Jazeera, Life on the Left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