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有泥就有機

有機的迷思

文﹕chiu

有機種植基於其本身局限,如不用化學農藥和肥料,使其成本較一般方式的種植高。加上本港位處亞熱帶氣候區,夏季炎熱、蟲害嚴重,農民工作苦不堪言。颱風及滂沱大雨破壞農作物,而且溫濕的環境亦加速害蟲繁殖,令收成僅限於秋冬兩季,使農民收入分配不均。銷售時期不定,亦令顧客無所適從,無法有穩定客源。不穩定的將來與收入、辛勞的工作,各位也未必會以有機農夫作為未來職業的選擇。事實上,有機農產品的市場,除了個體農戶外,還有一些非政府組織資助如新生農舍等,並有一些組織如香港有機農業協會協助推廣及支持業界,如代銷等。若非這些組織,相信大家亦只有進口外國的有機產品;若沒有整個社會的支持,有機農作業在本港生存將有一定困難。

但以上的困難足以引誘農戶利用一些非自然的方法去增加產量,在所謂「95%以上含有機物質」便屬於有機食物的標準下,農民可以使用一些由化學物養成的動植物中提煉所謂的「生化肥」、以毒性較微但卻破壞了整個食物鏈的有機農藥、採用外國的優良種子而非土生植物的種子、建設雨棚和溫室等去改變自然景觀和生態……凡此種種,雖然能令植物免於蟲害或化學品的直接污染,也到了的認證要求,但農產品卻非順應自然而生而是扭曲自然而成,到底這又算不算是「有機」?固然熱愛自然和對農產品有要求的農民絕對大有人在,但亦不代表欺騙的情況不會存在,若如是,各位消費者實有必要去了解耕作的過程。

人人都願多花十元八塊去買有機食品,卻不去親自了解真正的有機食物為何物。犧牲了健康去換來財富,到此刻再以為用錢買有機產品來「補身」,期望可以買回健康,卻又想節省親自去了解有機植物生產過程的時間換回金錢,以為健康的食物就是健康的飲食。筆者相信豪飲幾杯,通宵一晚,吃多少有機菜也補不了身子,既然那麼注重健康,何不過些有規律的生活?所以,除了提升飲食的質素外,亦應同時提升生活的質素。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