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關注編︰《立此存照》
出版:2008 年 8 月
索閱查詢︰ cualumniconcern@gmail.com
網上版︰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files/20080813book-02web.pdf

文︰F.A

開學伊始,同學忙的可能是功課或上莊。但中大的熱心校友一樣繁忙︰他們在暑假完結前夕,刊出了《立此存照》一書,歸納了校友近年來對幾項校園大事的批評或意見。

該書的結構十分簡潔︰以事件分類,就雙語政策(零四年的「中大國際化討論」後續)、新書院、校園建築發展、學生報情色版事件、大學人事結構(教務會大幅精簡及院長遴選由選舉改為委任制)、新亞校友會選舉疑案等六個項目,歸納一直以來校友的意見,結集成書。對新進校園不久的同學來說,這是認識中文大學近年辦學路向的上佳工具。

筆者讀後百感交集,情緒的ABCD,也可以「立此存照」一番。

一方面,單就範疇來說,這種以「大事」為要、以行政權力核心的一舉一動作觀察客體的校政觀點也難免是所謂「過時」的。校政如果要令每個同學覺得切身,為甚麼不是日常的校園生活,例如老師的升遷離任,學科的設計,報讀研究院的標準,飯堂的投標事宜,交通配套妥善與否,舍堂生活有沒有非形式教育的理想實踐……;校園民主如果要由真人參與做起,而非一個空殼的學生代表建制,那議題就更非切身不可。而《立此存照》選列的六個項目,卻都屬於「由學生組織參與或跟進系列」,同學看見這樣的題材,第一個反應難免是只能以旁觀議論者自居。

再細部一點來說,新書院的諮詢及辦學理念固然大有可議之處,但難道現在的新亞、崇基會令同學深刻地感染到「書院精神」,或流行迷思裡中文大學的「人文關懷」嗎?只就新書院死啄下去,會否有點本末倒置?雙語政策裡大學自然出晒術,以雙語之名行英文教學之實的居心路人皆見︰但教學語言一則牽涉學科,二則關係到大學教學人員的聘任及培養。要討論教學語言,就必須談及中學語文政策︰最「好」的中學生都唸英文中學,最「好」的中學生都唸理科,最「好」的理科教授無論華洋都以英語學習,則母語學習應該從何談起?凡此種種,《立》一書暴露的其實是非建制力量要去拗頸的對手並非中文大學,而是整個社會。亦由於這樣,本書提到的種種「建議」都難免顯得離地三萬尺,屬於與世無爭的輕逸高論,多於敢言直諫的實事陳情。

不過,以上的並非對《立》一書的牢騷。因為真正要發的牢騷對象都是我們自己︰中大學生報,中大學生會,書院學生會,各種以抗爭者或校政監察者自居的學生自治組織。就算日常校園生活才是更基本的「校政」中介,我們有付出關注的力量嗎?雙語政策喧鬧過後,有沒有誰去調查基本「廣東話教學/國語教學/英語教學」比例數據,作為辯論下去的基本資源?新同學不熟悉悠遠多義的人文主義中大校史,我們有沒有付出把故事好好說一遍的努力?

學生報近年人手單薄如常,並繼續以社會版作整個出版/討論/推進的運作軸心。學生會亦無發起任何校政討論,僅能填塞一些看似「必要」的期許——例如藝墟籌措、日記簿印刷等等,對上一次的會訊出版已是八年前。中大代表會的出勤紀錄更是屢創新低。

結果是甚麼呢?結果是熱心校友以無酬的熱情刊行他們的意見,免費派發給同學看,以精衛之志去嘗試填充那個龐大的校園議事的空白。我們寧願相信,《立》真正捕捉的不是六件校政討論,而是一個生死悠關的年代。因為空白,所以召喚更大的熱情?定係頹開就頹,上莊用下電腦拎下宿分就算呢?唯待後來者以具體行動、逼切的好奇心,回答我們沉默的校園,或熱心的校友。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