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社運電影節

 

文︰奕/阿邊個

咩叫社運?咩叫社運電影?社運電影節係匯集一堆「社運電影」的「節」,還是以「社運」方式舉行的「電影節」呢?筆者同大家一樣,其實並冇一手體驗。總之,第六屆社會運動電影節將於十月起一連兩個月舉行。

翻開過去幾年的場刊,今年沒有宏大主題,沒有很多後續活動,沒有「世貿」的「大時代」氣氛,沒有花多眼亂的場次。今年,看來,平平實實,真係一個等著你回來的,社運電影節。總之,心思思,人民參與喎,好唔好睇,咪就我地參唔參與到佢好睇囉。

喂?關我蛋事咩?

今年的電影節共選了十一齣電影:開幕的《Ya Basta!》是對我們聳人聽聞的故事——數以萬計的市民進攻他們的媒體,而我地?我地忍唔到《無線》《忽周》就可能只識得complain-; complain-; complain。

跟住,《好聲行》︰講好戲量果條菜街,但你見唔到好戲量,講天星皇后,但講埋天星皇后同菜街有咩關係,講聲音,唔係band sound就係理想。《Don’t Say Goodbye》《人在皇后》《天星鐘聲》︰文化保育事過境遷感情用事?好似已經冇左個現場的今日,我地又可以點?

再落︰《Good Luck-; Comrades!》,自掏腰包去日本抗議的香港年青人,眼中的兩個同場參與者︰不一定要鐵血抗議,也不一定虛無幻滅。日本永遠就得大出血、漫畫同AV,我們在哪裡?仲有︰《巴黎公社》,七個鐘,淨係睇完已經係堅,何況係特登做埋翻譯,上埋中文字幕的一幫朋友……

餘此類推︰你以為一個節,就係坐埋去咁爽嗎。你以為主辦朋友無償勞動,做左咁多野同大家一齊分享社會問題,就唔可以坐埋去咁爽嗎。筆者並不知道,聽聞過很熱鬧的社運電影節,又聽聞過勁冷清的。但我知道,我去了,我睇完,我諗,我同朋友分享,我留意,我幫手,就係參與、民主、關我蛋事。

影像作為溝通媒介

咁同睇報紙或者上SOC2104 Hong Kong So有咩分別?為甚麼選擇以影像作為媒介呢?筆者走訪了幾位籌劃朋友,彩鳳與旭雯都認為影像能落入更多人的視線,尤其目標觀眾不應只是那些閒時會參與各大影節的所謂「文化人」,還應包括基層觀眾——而影像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較易進入與掌握。另外,大家都覺得,影像相對於文字、圖片完整,有聲有畫有剪接,易講故事,就算觀眾未必能完全明白,但總有印象留於腦海裡。

另一位籌辦朋友Benny亦指出,觀影作為一種即時的集體經驗,亦有其不能被取代的地位。社運電影節在每場放映後都會進行討論會,讓我們在一起經驗一場影像以後,討論影片內探討的問題,把焦點拉回現實,思量如何可以共同介入事件,或者就可以更接近每年社運電影節的目標:「影像.感動.思索.行動就在你與我身邊」。

主辦單位︰自治八樓/影行者

主辦團體八樓本屬學聯的「社運分支」,致力為各項社會運動團體提供資源。至於由第四屆開始與八樓合辦的影行者,則致力用影像「把藝術還給人民」,除了把本土發生的重大事件拍下,還會拍下基層本位的紀錄片,更會鼓勵拍攝對象嘗試親自拍下自己的生活。

電影節需要你的參與

八樓的經費本由學聯提供,但由於零六年學聯提出修章建議,欲將八樓的憲政地位降到學聯最底層,從一個中心變成一個工作小組,對八樓在支援社會運動方面造成嚴重阻礙,於是八樓成員決定進入自治狀態,而其一般開支則由各成員共同承擔。而同年,當時的合辦團體錄影力量亦遭藝術發展局削減資源,於是,由該年起的社運電影節處零經費的狀態,只靠籌款維持。今年,藝發局資助了電影節宣傳品的印刷費用,減輕了籌劃團體大約三分一的開支,而其餘的三分二則繼續靠捐款維持。

雖然接受捐款,但籌辦朋友開宗明義,表示不認同低度參與(捐錢)就可以參與一項協助推進「民主進程」的「民化」活動,因為「民主」正是要求人民自治,而自治,就需要主動溝通了解和共識。

所以捐款人需至少出席兩次放映會,或以撰寫影評、協助籌劃工作等方法參與,以建立實在的人際關係。

這是另一種語言。社運電影節,固然冇明星,亦唔sell文化品味,唔係時事 forum,而係人際關係的平台,民主參與的切入點。出席,吹雞,叫埋闔家一齊黎,十月十一日,到時見。

 

欲知更多,請到:
第六屆社運電影節: http://www.smrc8a.org/smff/
自治八樓(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 http://www.smrc8a.org
影行者 v-artivist: http://vartivist.wordpress.com
查詢︰彩鳳 9624-0117/Benny 9288-3017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