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 McLibel Two

 

文:驚

引言

八十年代中,倫敦綠色和平,一個與國際綠色和平毫無關聯的小型環保團體開始發起反對麥當勞的行動。1986 年起,他們在行動中派發一份名為「 What's wrong with McDonald's?(麥當勞有甚麼問題?)」的單張,內容控訴麥當勞與第三世界的飢荒有關、實行經濟帝國主義、破壞熱帶雨林、售賣不健康及令人上癮的食物、在食物中加入人工化學物品、以廣告控制兒童、殘忍對待動物、以被污染的肉類毒害顧客、剝削勞工並封鎖工會,以及隱瞞他們的惡行等等的罪名。

四年後,美國麥當勞總公司和英國麥當勞公司聯合指控五名倫敦綠色和平的核心成員誹謗。控告誹謗是麥當勞等跨國企業拑制異議聲音的慣用手法之一,即使是如衛報、BBC、Channel4等傳媒企業亦曾屈服於麥當勞的脅迫之下。其中三人為免官非,很快便決定向麥當勞道歉,而餘下的 Steel 和 Morris,卻選擇了對簿公堂--當然,他們不會知道那將會成為英國史上歷時最長的訴訟。

以卵擊石?

誹謗是民事侵權法中對被告人最最最不利的罪名。一般而言,侵權法要求原告人提出辯方的行為屬於侵權,且需要證明被告是故意或疏忽,控訴才能成立。但在大部份的普通法地區,誹謗性的言論卻被預設為虛假,被告人負有提出相反證明的責任。原告人更不需證明被告人帶有惡意或疏忽,亦無須引致實際的傷害,只需要證明誹謗的行為,便可獲得賠償。儘管如此,英國政府並沒有給予兩人法律援助,學歷只達中學程度的兩人,需要獨自面對如此棘手的指控。

在誹謗案件中最花時間、最需要法律專業知識支援的證據部份,他們只獲得了志願律師的少許法律諮詢,親力親為地搜集證明單張內容真確的證據、尋找證人,並編纂總長度達四萬多頁的申述。相對而言,麥當勞卻可恃其龐大的資金,花費數以千萬英磅聘請龐大的律師團隊為他們的訴訟處理所有事務。兩人事後甚至發現,麥當勞竟派遣了兩家私人偵探公司,在他們身邊安插了至少七名臥底。

數年之間,兩人在生活、財政、心理上的龐大壓力,可想而知。

傳媒風暴

訴訟在 1994 年,即麥當勞發起訴訟後四年方始在法庭開始,事件漸漸受到媒體的關注,甚至發展成麥當勞的公關災難。兩人在法庭上為單張上對麥當勞的描述逐一辯護--由於大量媒體的報導,麥當勞的種種污點,亦成為了各大媒體的焦點。開庭後約一年,麥當勞終於耐不住媒體的壓力,向已經被傳媒稱為 McLibel Two 的兩人提出和解,承諾只要他們停止對麥當勞的公開批評,便會停止起訴,更會向兩人指定的慈善機構捐助大筆金錢。

兩人拒絕了和解的方案,堅持與麥當勞進行漫長的司法戰爭。最終在 1997 年 6 月,三百多天的法庭辯論才得到結果--單張上約有六成的內容被高等法院判為真確,兩人需要為餘下的誹謗性言論作出六萬英磅賠償。幸而,大概是礙於媒體的關注,麥當勞雖然勝訴,卻亦沒有要求兩人支付訟費,更公開表明不會索取賠償。儘管如此,兩人仍向上訴法庭提出上訴,成功把賠償額減至四萬英磅。

固然,相對於因為他們的污點被曝光而帶來的盈利損失,那不過是九牛一毛。

小結,還是再上路

此後,兩人更向歐洲人權法庭對英國政府作出投訴,指英國的誹謗法違反人權,侵犯了公民接受公平審訊和言論自由的權利。2005年2月,人權法庭判他們勝訴,英國政府須兩人賠償約八萬歐元,並且改善他們對於誹謗法的控辯雙方的法律支援。

經此一役,麥當勞對於異議者的公關策略明顯改善,亦減少了以官司威脅異議者的次數。事件更大大提高了公眾對全球跨國企業問題的關注,雖然兩人和他們背後的支持者亦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這亦可算是對無良企業的抗爭中值得紀念的一場小勝仗。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