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授的全球化課程

Active Image

文﹕驚

大家忽爾就提起要寫「反世貿抗爭一年回顧」,很自然就想到了那些公式化的:「雖然示威已過去了一年,反全球資本主義抗爭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又或「一年前驚動全城的大事,已經了無痕跡,彷彿從未發生過」之類。

這樣似乎無甚意思。

今個學期正在修讀一個有關全球化的course(順便賣個廣告:CRS的同學們,Teacher B好野黎架),導修報告的題目也正正是反全球化運動。那篇導修文章說到反全球化運動有諸多原因,也提到了許多反全球資本主義的力量,諸如各國工會、綠色團 體、歐美社運分子等等。一想到有這麼多人發起反抗,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進程卻似乎是毫髮未傷,似乎也不過是令人唏噓。

又或嘗試所謂「從生活出發」?

說甚麼香港人是「經濟動物」、「唯利是圖」又或「對社會冷漠」似乎也不止是一般的陳腔濫調,要具體的提出所謂抗爭策略自己卻又似是無能為力。固然個人對於 全球資本主義不盡是無計可施,但比如說不吃麥記不喝可樂又或減少消費之類的策略也未免消極,對體制根本無足輕重。要說有甚麼微薄的影響已是太過樂觀。

怎也不是,只無可奈何。

彷彿記得,那位教全球化的老師提過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一句:「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