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nry

2908

幾家與國際咖啡認證系統有聯繫的咖啡種植場都有嚴重的剝削問題,令這些認證應有的監察力受到質疑

 

喜歡咖啡的同學平常可能會留意到,很多咖啡牌子也會標榜自己採購的咖啡豆是來自環保、公平貿易等等的種植場,還拿着各種認證。但這些認證所反映的又是否事實的全部?它們的監察力又有多高?巴西電視新聞近日就揭發,與幾家國際咖啡認證系統有聯繫的咖啡種植場都有嚴重的剝削問題,令這些認證應有的監察力受到質疑。

巴西的咖啡生產量為全球最高,國內三分之一的咖啡皆是本土出產,種植場一般會申請不同的國際認證,顯示自己的可持續性、環保、維護工人權益等等,因為大企業多數傾向採購有認證的咖啡,以維持公司的形象,例如星巴克就是北美最大的Fair Trade咖啡採購商(雖然只佔星巴克總採購量的10%)。

但媒體調查發現的,卻是這些所謂「國際認證」的監察失效和虛偽。在巴西東南部的Monte Verde,當地的農工工會(Union of Rural Workers) 收到投訴,工人們指他們會因沒有發生過的「曠工」和沒有收過的「預支薪金」而被剋扣工資,而且所謂的有薪假期根本沒有支薪,部份更加連一半的薪金也沒到手,算起來連最低工資(約1,800港元)也沒有。可是這樣的種植場,卻依然獲得雨林同盟(Rainforest Alliance)的認證。負責進行監察的公司Imaflora回應查詢時指,他們曾發現類似問題,但有關問題已經「獲得改善」,惟有關細節卻被列為機密資料。

另一種植場Rancho São Benedito同樣嚴重,儘管巴西勞工部曾經發現沒有向政府如實申報和進行法律規定的身體檢查的工人,甚至因此而被罰款,但仍然安然接受着雨林同盟的「國際認證」。更離譜的是,此種植場雖然已被另一認證UTZ除名,以及從來沒有Fairtrade的認證,卻繼續在產品上印有UTZ和Fairtrade的名字。不禁令人懷疑,平時市面上的所謂「國際認證」的產品,究竟有多少是符合他們口中的監察標準,甚至有多少是根本沒有這些認證?

當然,即使這些認證能夠監察好每一間種植場,也不代表它們是所標榜的那麼公平貿易、保護咖啡農。魔鬼在細節中,不少國際認證從它們繁瑣的標準已經受到批評。例如上文提及的雨林同盟和UTZ,也被批其沒有規定農產品最低價格,根本不能保障底層工人。

要認清的是,儘管這些認證或多或少能改善農民的處境,令部份問題獲得大眾注視,但對大企業而言,最終目的只是要擺出一個「社會良心」的招牌,吸引消費者,從中獲利。農產品背後究竟是否真的能做到環保、保護工人等等表面所列的標準,根本毫不重要,於是才不斷有各種走罅隙的個案發生。作為消費者,我們應先清楚了解當中細節再作定論,別輕易將國際認證與「良心企業」劃上等號。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