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擲彈兵 

自從富善邨於月前,爆出升降機墜毀事故以來,各處升降機的保養維修問題,就不斷被揭發。到底為何會這樣呢?這次我們訪問了一位升降機師傅,了解箇中原因。

幕前黑手:維修外判制

或許大家聽說過,包括富善邨在內,不少公共屋邨的升降機保養維修工程,都是以一整個屋邨為單位外判出去。其他方面不說,單就安全而言,維修保養採取外判制而不是一條龍式合約(將安裝與維修合約,一併與同一公司簽訂),就注定會造成危險;而現在以邨為單位,將不同型號的升降機判給同一公司,問題就更大了。

為何這麼說呢?有部份論者指出,不同公司的升降機,在設計上均有所不同,其他公司的人,根本難以全面掌握、維修。但原來據師傅所言,問題不在於升降機的機器結構上——各公司的升降機雖設計不同,但原理一樣,只要有足夠時間(但實際上是很不足的,詳情請看下一大段),就總會處理到——而在於控制線路上。控制線路圖,基本上是五花百鬥,甚麼歐洲式、美式、國際式、甚至是某公司專用的線路圖均有,各有各的符號,再加上不同的語言,要不同公司的師傅們按圖索「線」,幾近不可能。也就是說,在線路控制系統的維護上,走外判制就產行了極大的問題。

當然,這兒還有監管上的困難。誠然,在外判制之下,有著評分制度,扣分過多者可以被釘牌,而機電工程處也會抽樣檢查。問題是,升降機維修是一門專門技能,無論是升降機用家、私人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還是房署的職員,根本不懂判斷一部升降機有多安全。換言之,交由私人部門去處理如此專門、又涉及安全的事務,我們唯有信任那些公司會有良心,不會將貨就價(在價低者得的外判制之下,就更加是要全部公司都要有良心了,因為這是一場逆淘汰的競爭)。如東方日報的調查就指出,不少升降機商都為求減少成本,採用內地製的「雜嘜」零件,增加了意外風險。

本來這樣重要的安全事務,重責是應落在公共部門身上的,最少他們受的是政治的、市民希望生活安全的壓力,而不是將經濟的、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目標放在最高位,奈何正正因為這樣,大概在人命傷亡出現之前,這都會被認為「沒有經濟效率」呢。

幕後抽水:各大升降機公司

維護工程的困縛外判,固然是一大問題所在,不過升降機公司的謀財(是否害命則看彩數了)舉措,也脫不了干係。如果有留意報紙報導的話,就會知道現時不少升降機公司為求降低成本,都採取一人維修一機的做法。不過,原來問題不止是這麼簡單呢。

原來,現在不只是一人維修一機,更是一人一星期要負責約40部升降機的保養,算你一星期工作60小時,不計算交通時間,也每部機只能花1.5小時。但是,根據正式程序,整個保養工程,是包括了填紀錄簿、每層添安全圍欄、測試所有按鈕、警鐘、光管、風扇、緊急燈、機件檢查及清潔護理等,1個人在1小時半內,根本處理不了;於是呢,就唯有將花在機件上的時間縮短,先處理前面那些一般人也看得見的問題。

而這個一人維護一機的制度,更是將師傅們的安全置諸不理。維修升降機有多危險,看看保險費就知道了:升降機從業員的保險費,通常比一般保險貴一倍,和警察、消防員等看齊。我們訪問的師傅,就說已經有3個認識的同行因意外身故了呢。

結論:陸續有黎

師傅指,近期的一連串有關升降機的事故,其實只是一個開始;他預測,接下來的數年間,採用現時制度的長遠效果會慢慢浮現,嚴重的問題會更頻密發生。為了市民的安全著想,綑綁式外判、一人維修一機的制度,是必須要停止的。
p14-21.indd 18 6/12/2008 7:00:25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