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莊怡怡 文:報社社工

小記:個人而言,你為甚麼會成立社會學系關注組?

SOCI 搞手:可能是因為預視到九月開學後,街頭同文宣的工作一定會減少。六至八月有很多主力是大專生,九月是不是要以罷課繼續抗爭?不少人會有疑問,又需要知道彼此的想法,那就要組織一下。好多人會靠系會、院會,但系會有自己的工作計劃,不可能完全依賴。我不希望袖手旁觀,由新一屆同學負上所有責任,於是就開始問身邊人的意見,問他們有沒有興趣一起搞關注組?大家一邊談一邊思考,慢慢修正想法,後來像雪球一樣滾下去,就開始有個成型的架構。在八月初做了問卷調查,以及與系會確認各自的定位。後來我們聯絡反送中關注組、CUSU,交換信息,再帶回社會學系。到九月頭,再想想未來如何與新舊同學溝通、做決定。之後打算試辦放映會、討論會,講警權、性別等等。

小記:怎樣看今次罷課的組織工作?

SOCI 搞手:我覺得組織度十分之低,一來因為倉促,二來是沒有經驗,沒有足夠人際網絡,很難短時間內組織一班人出來。而且這場運動「冇大台」,去個人化,對抗爭而言可能是好事。然而,罷課是需要相對高程度的組織。我們的關注組有留意到這個問題,暫時的目標是系內聚集到一班有心同學,有個平台可以發出邀請,例如明天邀請到全民大會一齊傾,一齊交流未來路向。重點:要有人。有人才可以繼續想如何邀請教授、聯絡其他學系合作、籌備放映會⋯⋯這一刻,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小記:組織關注組時大家對運動的期望如何?例如甚麼時候會「收貨」停止罷課?

SOCI 搞手:同學之間的意見都不一致。你見中大有好多關注組,但大家的要求、底線和期望都不同。現實層面上只能 equip 同學,有行動讓他們學會某些價值和立場,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或之前想不清楚的事等等。另外,可能希望檢討下那些行動是成功,失敗又是為甚麼,社區行動足不足夠, 有甚麼新的抗爭可以嘗試等。

小記:關注組成員或所謂罷課「搞手」,工作時會有甚麼擔憂?

SOCI 搞手:作為一個搞手,當然希望事情成功、有效果。放在罷課內,就是多人參與、運動持續,甚至要求高一點——希望同學有所得著,那就要好好抓緊這些理想,盡力實踐。有時搞手需要去個人化,為了成功要思考盡量多的計劃去判斷,可能要犠牲部分的生活,而個人的立場和喜好就要放在一旁。例如,每個同學能否成功畢業,不會是考慮的重點,因為大學生活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不能先假設大家都想準時畢業、上齊所有導修課。某些時候,只能從群體的意見去判斷,做到盡量多人支持之餘,又不需要犠牲很多堅持。

小記:有說法是 14 年罷課是運動的序幕,而 19 年今次是運動在一個校園環境如果延續,重要性似乎比五年前更大。但進度不理想⋯⋯

SOCI 搞手:我覺得,街頭抗爭已持續了好一段時間,明顯疲弱了不少。警察又濫捕,製造白色恐怖。可以預期運動繼續擴展的可能性是愈來愈低。這時就需要一些東西推回運動向上。如果罷課不成功,那整場運動只會更顯得不 promising。政權最希望的就是「馬照跑,舞照跳」,如果校園一 片歌舞昇平,那政府還需讓步?要做到一個位,是政府要正面解決問題,而非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抗爭者)。

小記:說到 promising,罷課宣傳時 9 月 2 日聲勢好大,但似乎有點後勁不繼。

SOCI 搞手:有關注組都關心 9 月 2 日之後的後續工作同活動。但是,你不會期待有人會 3 日 4 日 繼續有人在百萬大道靜坐吧?要同學長期不上課,就要找東西給大家做。我們很難期望學生會能短時間內計劃好兩個星期朝早、下午、夜晚的時間做甚麼。所以,他們與反送中關注組、學系關注組能不能各自組織一些行動,抛出來讓大家做。大家一齊吹雞,其實動員能力是很高。

小記:動員能力高是指?

SOCI 搞手:例如太空館,只是前一日宣傳,都會有很多人願意出來。動員就像睇樓,希望同學如果見到反送中關注組與學系關注組的工作,願意加入的就一起,open for all 的嘛。要推進罷課,就要思考校園裏面點 keep 住個抗爭氣氛,嘗試拓展,例如夜間 master 的同學能否接觸?同時兩條腿走路,繼續民間落區。罷課可以空出人手,同埋讓其他人見到有這樣的一群人出來。街頭係入屋的效果,好似食彈要親身受過先會明。就算罷課不是最多人支持,那也可以用其他方式關注,我 們的關注組都「頭盔地」沒寫明一定要罷課。

小記:運動發展到今天,同學會擔心甚麼?

SOCI 搞手:從罷課成本的角度看,就是可能成績、畢業等。罷課理應只是一個中途站,未來的行動可能是罷工,可能是大學行政上的施壓,再下一個才可能是林鄭政府的層面。不論是那種,當同學不知道要做多久,或是否真的能夠做到成效時,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成本已經愈滾愈大, 會有人放棄或者退出。人數不夠,抗爭的壓力便減少,校方自然不需要支援你,造成惡性循環。 到最後,罷課就成了姿態。

小記:罷課之後訪問了一些課堂裏的同學,很多都表示「想學嘢」,你覺得如何?

SOCI 搞手:今個 sem 我都有 “Policing” 這一科,課程可以令我學會更多,或者直接解釋某些現象,對我而言總不是壞事吧。罷課這個模式可能不適合那些好學的朋友。之前做過一次意見調查,「上不上課」的意見是分歧的,關注組沒理由不照顧雙方的憂慮。那就一起談一談,找個大家都接受的方案,收窄分歧,降低行動成本,自然會多點人願意參與。

小記:教職員方面有沒有嘗試過?

SOCI 搞手:其實香港的大專教育一向為了校譽與排名,重視 research 而忽略了教學。教授有長糧,不怕被炒,但一去到罷教,風險就會很高。講師/TA 的職位更沒有保障,難以支持或罷教,分分鐘他們的處境比學生更不容易,一次對他們的投訴已經會很嚴重。而且,一旦觸及到原有體制,例如要求補辦學科、免交功課,就不能夠奢求太多。學系一些教授會支持運動,但有很多事情他們也身不由己。你自己承擔風險是一回事,但要迫其他人與你一齊承擔,即使有多正義、有多大集體力量,都會令人猶豫。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