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e Image

交換到你唔記得︰

亂談小克的結集《偽科學鑑證1》

文︰阿邊個
鳴謝︰小克提供相

警告︰我話唔係spoiler你都唔信啦但文字又spoil到幾多漫畫呢

中產工具abc

我對《東touch》或者沒有偏見,有時最多覺其無聊一點濫情一點,至少不像《明報》強裝中立、安全又幸福。零二年的時候認識了幾個大學生︰其中一個整套中產生活的工具都齊備,有西伯利亞雪橇叫不出型號的新手提與數碼相機一個月租四五千的單位一堆看不完的影碟一set band房才會有的鼓當然還有,好多好多期《東touch》啦。

冇雷或好彩的我

所以當我知道小克與他的老友楊學德的結集原來是他們《東touch》的專欄後,我必須強調我是感到一定程度上的遺憾︰點解遲了幾年先留意這兩個人及這種寄居於潮流雜誌的創作空間呢。Once in a lifetime,我竟然矯情到覺得自己冇雷。當然,一氣呵成睇結集,我相信感受一定強烈太多,我是〈好彩〉的讀者。

溫文地暴露

事情不忘又兜轉頭來過。小克在《路漫漫——香港獨立漫畫25年》中的直接又溫文儒雅,真的忽然令人感到所有七字頭後青年的微暗末路與狂飆鄉愁。他說︰「本地的觀眾水平真是很差很差。」這種坦白甚至不僅是向著一個虛幻的公眾的暴露,更同時是對訪問/編輯《路》書的智海或歐陽應霽的一種既親和又直露的坦白︰《路》又有幾多讀者丫。

倚傍

他另一個洞見則是如果有日周街都有獨立漫畫,反而未必是好事,香港有一個王家衛就夠晒數︰獨立當然是標籤啦,它可能意味著對「主流」的排拒,但同時,一定是要倚傍著主流來定義自己的商業位置。

印數之鬥大或者鬥細

弔詭的地方是︰本土漫畫中稱得上是主流的已經越來越少。《瑕疵鞋》或者「飯戲劇場」的作者江康泉在同一本書對獨立漫畫的劃界是︰「數量的分別,就是讀者群、習慣和印刷數量。」讀者群或者閱讀習慣可能江康泉等都真的處於下風,但《明報》偶然會有智海或江的作品,《東touch》已是楊學德與小克的地頭了,較諸我提不出名字的本土武俠作品,單談印數,他們也不落下風罷。

因此,獨立的意思——還是一個個靈魂的獨立吧。(古典的廢話,權充過場之用。)

夾硬

唔理,再黎過。寫這篇文時,其中一個最應該咬死不放的切入點其實應該是楊學德的作品。即,透過對比楊這套座標,我們就可以同中見異志知道小克的特點了blahblahblah。但是楊的作品的力度來自傳統戲劇語言的建設及distortion,要認真而局部地講他好像很難,不過,當然可以夾硬講。

老總的刻板印象

例如,最經典而廢話的講法是援引《東touch》老總曾金成的創作指引︰阿德來自九龍藍田,就「屋村市井」;小克是灣仔人,就「清新雋永」。阿德的角色通常行樣衰,而且都行得ok盡,用色大力好多,七彩的分鏡之間營造出班爛的森嚴;小克則淡色淡色淡色,線條通常幼多少,角色個樣正常多少,個畫面亦因為角色個樣同埋用色較淡而 clean 多少,情節氣氛(而非主題)似乎較諸阿德冇咁嚴肅——這兩種畫風的確就是指向曾金成所講的地緣美學政治的分野——如果這不是因老總指引而生產出來的 stereotype 的話。

見到才算知道

不過,上面一段全是廢話,楊學德與小克其實不易分辨。兩書中都有一個section是兩人合作出來的。小克《偽》書中的「八十年代特輯」還算清晰,你一拳我一拳,像班馬條紋的彼此相間。但楊的《標童話集》中「藍色大門」一節則係哼哼哼,一定要望見是created by 邊個我才勉強覺得是阿邊個畫的。

藍色魔界

如果一定要講的話,這一節「藍色大門」是兩本書中最好睇的,不獨獨因為十一歲惡魔人(陸光榮)的性格吸引易於代入(代表性自白為︰「對於天真無邪既弱小心靈,我更會毫不留情咁狠心打爆!」),更重要的是格局森嚴而極擅爛gag的藍田派戲劇大師阿德遇上看似清純的灣仔插畫設計師——結果不是誰勝誰負,而是可以看清小克的拿手好戲︰他利用白兔bitbit的清潔感加上重覆又重覆的象(8.8〈軟化〉/8.9〈象人〉),將「魔童魔象拍住上」變成「魔童陪得bitbit耐搞到近朱者赤最後埋成魔象」,並在分鏡上完整地破壞了阿德的典型情節感。

交換所有

阿德當然唔講得笑還以顏色,8.10〈硬左〉中魔象結果敵不過認為佢只係「搞笑」同「得意」的小女孩,逃離民居。旁白是︰「是穿鑿附會……是生安白造……」「墮進陰暗的角落」「人靚則歌甜」「冇錢則仆直」。LYRICS上這裏不但呼應了小克8.6〈偽科鑑證〉的副題「墮落天使」,仲直chur埋去魔童正極而邪、變成魔象前夕的旁白「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連個「直」字都食埋,由童話、反童話、魔幻童話再次一次過拖回去現實生活中血淋淋的具象童話。「冇錢則仆直」是魔象夢醒的契機,「形正則影直」才是活人成魔之道。這個組合童話的最終教訓雖然 clique,但動用的語言錯綜複雜,兩個作者交黎交去,所以真係唔講得笑。

大膽一點講︰如果唔係有交換呢下野或者小克反情節感的作風,阿德的one-piece有機戲劇風格是無法營造呢個幅度的主題的變奏的。

狄寶娜摩亞

如果利用以上講「藍色大門」的方法翻轉頭望小克書中的「八十年代專輯」,幾乎同樣咁掂。楊學德的〈睇戲〉講怕醜遲熟半樣衰小男生想溝女,最後用盡心機,反而俾男同學搞掂,連friend都冇埋,男男女女走淨佢。當中不但有「狄寶娜摩亞靚過狄美摩亞」的港式洞見,埋尾小男生哥哥撩小男生去睇兩點半小男生唔騷佢的空白感,更直接呼應前篇〈一比一四四〉中小男生撩小男生哥哥砌模型後者唔睬佢一節,主客角色互換,但一樣係寫盡卑微小男生的「我的心事有誰知」。

回合

那麼小克版的〈睇戲〉呢?他的睇戲回憶叫〈回合〉。第一頁就好正路的。開頭就梗係八十年代,好正常,兩個男仔好friend咁兩個人一個位係今日已經拆左的百樂睇史太龍的《洛奇第四集》,史太龍贏左佢地不但振臂歡呼,散場後出到巴士站仲練兩拳添。

粒粒跌落黎

第二頁馬上就調動新的、混亂的繪畫視點。坐在擂台上的不是史泰龍,而是他自己。還有紅色的母親在旁教練一樣自說自話。還有橙色的女孩甲坐在遙遠的台下,且是唯一的觀眾。還有換上了可以放爆谷的電影院椅子、百樂戲院收皮後代之而起的百樂商業中心。九一一的雙子塔。世貿前警察把地上坑渠蓋(如果蓋?)焊接密封的畫面。還有那個兩名小夥子揮拳相向的巴士站,如今當然冇人。最後一格是主角一人坐在擂台邊,橙色女孩都走埋。上面有一粒粒野跌落來,唔知是香港的雨還是美國的雪。雪仲要係從那個沒有人的巴士站中跌下來的。

默劇

俗套到盡的情節格局——母子代溝、情人朋友離散、物是人非、世界大亂,男孩在真實都會的轉變中無力如失敗的拳手,當年屏幕上的史泰龍不過呃細路。但是他有能力只用畫面交代,沒有一句旁白(這幾乎是兩半書中僅見的)而且後半部的視點有真正的 multiplication。

這就是小克改變情節感的能力。

如果你嫌〈如果.菜〉或〈十分.菜〉取笑情歌似酸菜得黎太過直線的話,就真係不如睇〈如果.蓋〉啦。最後八格急轉直下,突然唔再係掀蓋kum蓋,而係釘蓋,棺材蓋個蓋。都可以話同〈回合〉有得小小揮下。

又翻轉頭

講左咁耐,其實前面都唔係要講的。真正要講的係好多漫畫書唔會有的東西︰關於技術的分析。

科學鑑證

小克這本《偽科學鑑證》中以科學語言姿態出現的技術篇,至少有〈淥麵〉(創作人夜深人靜搜索枯腸之際如何煮好一隻即食麵)、〈布丁〉(小克教你點整備有小克簽名的「小克香滑芒果布丁」)、〈bitbit教你造filee公仔/filee反過黎教你造bitbit公仔〉、〈水彩〉(水彩作為英國佬的重要遺物或小克作為水彩的多年用家)、〈好彩〉(點樣可以好好用到d水彩)……嘩,好多「科學」!如果〈淥麵〉一節教飢腸轆轆的「創作人」分清楚麵面麵底令我覺得發人深省,如果布丁公仔我多數唔會試而因此唔知佢up得好唔好,咁我就唯有講下最後的〈水彩〉及〈好彩〉了。

有術才能美術

只講幾句︰〈水彩〉全篇情深款款,最後卻說要鳴謝Winsor & Newton的代理may小姐——難免令人覺得是小克迷了呢隻牌子多年之後唔自覺咁幫人做埋advertorial。〈好彩〉就勁好多,我細個時上左十二年美術都唔知廣告彩、水彩、塑膠彩的用色方法/原理有乜分別!美術美術,香港地並冇術!(令我諗起所有分唔清楚「四二三一」、「四三一二」、「鑽石」同「聖誕樹」既足球評述員!)

復刻的光環?

不過,〈好彩〉尾段試範左一次正確用色,再「復刻」一次理工大學裏面一個而家已經俾人拆了的courtyard,作為小克當年「方法錯了」的見證……此舉則令我大有疑問——點解唔係當年果張假d、亂d同埋靚d呢!可見美學標準的判斷可以refute晒美學的技術!

東touch!

所以,終於講到戲肉喇。就係一開場既〈黑洞〉。一系列扮科學的插畫,講的竟是假字的概念。假字是甚麼呢?就係扮字囉。是但擺d字係本書度,令你覺得有字,好爽好科學好現代好完整。邊度最多「假字」呢?咪就《東touch》呢d咁預左俾人飛走一半睇相既書囉!

所以,〈黑洞〉作為小克登陸《東touch》的開山之作,一開始就refute了本書!我寫左三千幾隻假字都refute唔到自己篇文。小克,確係勁!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